本來大清的律法,寡婦改嫁就可以把自己原來的嫁妝和積蓄帶走。如今女子掙錢的地方多了,誰家不想娶個有錢的寡婦
康熙后宮嬪妃數量眾多,但生育皇子的卻極少。康熙駕崩的時候,甚至還有許多十幾歲、二十幾歲的嬪妃在后宮蹉跎,后半生基本無望。
胤礽見他們實在可憐,也想為宮里節省一筆開銷,便在“征求”了宗室意見之后,允許三十歲以下的嬪妃出宮改嫁,并且給每個嬪妃都賜下了嫁妝。
康熙早期入宮的嬪妃,家族都是有背景的。入宮時哪怕不能有多少臺的嫁妝,但兜里揣的銀票卻半點不少。
這些可都是妥妥的富婆呀
而且這個時期,滿洲貴族還沒有背漢族風氣完全同化,寡婦改嫁對他們來說本就是平常事。如今只不過寡婦身份特殊了一點,做過皇上的嬪妃而已。
太宗皇太極還曾把自己的側福晉嫁給臣下呢,如今先帝都死了多少年了,把他們家姑奶奶接回來改嫁,又有什么不行的
眼看昔日不如她們的小嬪妃,都能開始新的生活,那些生育了皇子的心里也不是半點不羨慕。
畢竟,誰還沒有個生理需求了
只是,她們還有兒子,需要顧及兒子的顏面。
但這種局面,沒過多久就改變了。
起因還是八貝勒啊不,如今是廉親王了。
廉親王對康熙的感情,絕對是怨恨大過孺慕,他如何肯看自己的額娘,年紀輕輕就為先帝守一輩子寡
人家也是光棍得很,先跑到宮里給皇上打了個招呼,根本不等皇上反應過來就告退了,回家就給他額娘物色了兩個年輕體壯的面首,送到了他額娘身邊伺候。
胤礽一口氣沒上來,是管也不是,不管也不是。
不管吧,康熙畢竟是他親阿瑪;管吧,人都已經領回去了,這時候若是事情鬧出來,那才真是黃泥落在里不是屎也是屎了。
還沒等胤礽想出解決的辦法,那邊的九貝勒和十貝勒見狀,也不甘示弱,帶著兩個美男子向自己額娘盡孝去了。
胤禛得知之后,一拍額頭,覺得自己實在是太不孝了,竟然沒有考慮到自己額娘這個年歲,正是生理需求旺盛的時候。
胤礽麻蛋,老子不管了
他從來沒想過,“法不責眾”竟然還能用在這種地方。
一個人,若是想找安慰自己的托詞,那是無論如何都能找得到。
此時胤礽就想著反正又沒有鬧出來,總不能有了這點小事,含了一眾兄弟的心吧
話說除了這件事,他這群兄弟對他真是沒得說。不但辦差勤懇,而且忠心耿耿。
他們兄弟齊心一致對外,不管是宗室、八旗貴族還是漢人臣子,在朝堂上都老實的跟鵪鶉一樣,指哪打哪。
用皇考一個人的臉面,換取他們兄弟繼續齊心,傻子都知道該怎么選。
于是,這件事在皇室之間都是心照不宣,只是外人不知道罷了。
德妃這人一輩子做事妥帖,輕易不讓人抓住把柄。就算是宜妃和她這么好,這多久了也沒發現,她們本是同道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