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臣們反對者眾,觀望者少;漢臣們觀望著眾,支持者少。
因為康熙要改變大清現有的科舉制度,把原本滿漢分開的科舉合并到一起,日后再考進士考舉人,滿人就沒有優勢了,滿漢都得靠真本事。
這對不習漢文,甚至是看不上漢學的滿族人來說,是晴天霹靂也不為過。
比起讀書,比起科舉,他們擅長騎射的滿洲漢子,怎么可能是那些漢人的對手
這個時期,議政王會議本已名存實亡,但這一次的早朝,沉寂許久的八大鐵帽子王卻齊齊跳出來反對,雖然說的比較委婉,但哪一個都是暗指康熙數典忘祖。
而這一切,都在康熙的意料之中。
因此他是半點不惱,不動如山地聽八大鐵帽子王各自闡述完了自己的觀點之后,又語氣平和地詢問了群臣的意見,就讓大家伙兒回去好好想想,宣布退朝了。
但是,他這不痛不癢的態度,卻是讓群臣心頭一沉。
也就是這種態度,讓他們知道,康熙并不是一時興起,而是經過深思熟慮的。
雖然大清朝自世祖之后,就有后宮不得干政的規矩,但這條規矩對太皇太后是不適用的。
早朝上發生的事,很快就傳到了慈寧宮。
甚至于,如果不是太皇太后派人攔住了,簡親王和康親王等還想要到慈寧宮來拜見太皇太后。
太皇太后沒有見康親王等人,蘇麻喇姑松了口氣,親自給太皇太后按壓太陽穴。
“不必了,蘇麻。”太皇太后嘆息著握著了她的手,拉著她一起坐了下來,“福臨還在的時候,哀家已經吃夠了教訓了。我的兒子、我的孫子,已經是皇帝了,就算再孝順,也不可能允許我干預他們的政務。”
當年康熙大婚之前,她懷著最后一點心思,接來了兩個科爾沁貴女。
但其中一個意外落水,重病不治身亡;另一個就是如今的宣嬪,頂著庶妃的分位被康熙無視多年,還是靠著皇貴妃說情,才在前些日子和眾嬪妃一起晉升,得了一個嬪位。
雖然康熙一直不肯臨幸她,但也總算是有一個正兒八經的名分了。
這么多年了,經歷了兒子和孫子接連的反抗,太皇天后已經釋然了。
“皇帝已經大了,哀家相信他自己知道分寸的。”
不過,承乾宮的皇貴妃是真不知道前朝的事,也不關心。
現如今最讓她掛心的事,就是四阿哥要重新搬回東四所了。
“既然要重新收拾,那就順便給小四改一間書房,再等半,他也到了該啟蒙的時候了,上書房的師傅們教課,可是不管啟蒙的。”
紅楓在一旁認真記錄,封三娘也站在另一邊不住地點頭,“娘娘說的是。”
坐在毯子上安靜玩玩具的胤禛暗暗翻了個白眼,心想你聽懂了嗎就點頭
等該收拾的都收拾好,該改建的都改建完了,已經是半個月之后了。
胤禛記著和明若的約定,隔三差五地就鬧著讓皇貴妃把明若姐姐接進宮來。而明若進宮之后,也從來不再說讓他努力當皇帝的話,讓暗暗擔心的胤禛松了口氣。
終于不用失去這個朋友了。
但松了口氣的胤禛卻不知道,就因為他這種一日不見如隔三秋的架勢,卻讓皇貴妃誤會了。
皇貴妃偷偷和封三娘嘀咕,“小四不會是喜歡上富察家的小格格了吧”
封三娘一個涉世未深的鄉下狐貍能懂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