胤禛點了點頭,掀開窗戶簾子問鄂倫岱,“舅舅,通判是幾品官,按律能納幾個妾”
對于這個,鄂倫岱可是熟得很,想也不想就答,“本朝承明制,五品以上個官員才可蓄兩妾。通判是正六品,按律可蓄一妾。只是這種事情,朝廷其實不大管,自家關起門來過日子,只要不往官府報備,誰管你納幾個妾”
胤禛點了點頭,表示明白了,雖然沒再說什么,但心里很不高興。
等到他進了李通判的家,見其宅邸從大門到內院,一路上亭臺樓閣、雕梁畫棟,顯然是家資巨富。
這李通判若不是本身家底就厚,就是很會做官,很知道“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的歪理。
那老叟知道自己說錯了話,一路上除了將那自己今日上街時再次遇見了那道士,那道士說若想換得主人復生,須得有人以命抵命的事說了,就不再開口了。
胤禛不動聲色地點了點頭,問道“所以你就說自己愿意以命換命,讓他救你的主人了”
“是。”老叟坦然道,“小的賤命一條,又是半截脖子入土的人了,若是能夠換回主人的命,又有什么不愿意的”
“好一個忠仆啊”鄂倫岱不禁贊了一聲,張保趕緊表忠心,法保也不甘人后,說是日后必然為四爺赴湯蹈火。
但他們三個,卻誰都不知道胤禛此刻的想法。
胤禛的感受用兩個字就可以形容悲哀。
生命是多么寶貴的東西
記得在他前世上小學一年級的時候,老師就教他們,見義勇為也要在保證自己安全的前提下才能進行。
她爸爸給她解釋古人說的“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時也說,這話的意思就是在自己有足夠的能力時,才能考慮兼濟天下的事;若是自身能力不夠,就想要先做到獨善其身。
爸爸的目的也是為了教育她不要不自量力,看見小朋友遇險,要趕緊去求助大人,而不是自己上去送死。
生活在現代的孩子,從小就懂得保護自己,珍視自己的生命。
但在這個年代,老仆伺候了主人家一輩子,臨了竟然還想著用自己的命去換主人的命。
最讓胤禛覺得悲哀的,不是周圍的人都覺得這老仆做得很對,很值得贊揚。而是老仆自己都為自己的行為驕傲,覺得自己是一個頂好頂好的奴才。
果然呀,封建社會就像某個偉人說的一樣,盛世就是能舒舒服服做奴才的時候,亂世就是想做奴才而不得的時候。
做奴才都覺得自己日子過得舒坦,可不就是沒救了嗎
還是張保更了解胤禛很快就看出他興致不高,趕緊示意其他人不要再說話了。
一行人就沉默了下來,胤禛反而笑了,問道“你們這是怎么了怎么都不說話了”
張保笑道“這不是見主子爺在想事情,怕說話聲音大了,打擾了您嘛。”
正準備說實話的法保閉了嘴,把頭扭向一邊撇了撇嘴。
胤禛如何不知道他們不說話的原因
只是,自己為什么不高興,也不能告訴他們,只能笑道“方才我是在想一件事,既然你們都不想說話了,我就把自己想的事情說給你們聽聽”
法保趕緊搶答,“四爺,您說,我們都聽著呢。”
那副狗腿勁,讓張保這個去了勢在宮里伺候的都沒眼看。
胤禛對他笑了笑,說“我聽人說,每個人死后投胎都是有時機的,若是錯過了,原本該投的好胎就會被別的鬼頂替掉。”
“還有這回事”鄂倫岱驚奇不已,“阿哥您聽誰說的”
胤禛微微一笑,道“那位的名字,我不方便說,你們也別多問,問多了沒好處。”
實際上哪有聽誰說的就是他現編的。
但因為他自小就異于常人,周圍的人早就習慣了他身上的種種神異,都以為這又是他的一樣奇遇,都不敢再多問了。
胤禛才接著說“所以呀,日后若是我英年早逝了,你們誰也別拿命去換我。萬一攪了我下輩子的好前程,我上哪哭去”
他沒有能力開導天下人,卻能約束住他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