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阿哥一走,明若就忍不住質問道“六弟才三歲,你怎么能亂給他吃東西”
但胤禛卻有截然相反的意見,“你也說了,他都三歲了,早該添加輔食了。”
明若急道“皇室撫育子嗣,自有一套章法,你這樣胡亂添亂,對六弟的身體沒有好處。”
“哎呀,放心,放心。”胤禛揮手讓張保退下,笑著拉她坐好,“從六弟小的時候,我就跟德額娘說過了,慢慢給他添加輔食。
你看,如今六弟的身體,比起你前世同一時期是不是要好很多”
明若一呆,仔細回憶了一番,發現還真是。
“想不到,你對養孩子還真有一套。”明若不得不嘆服。
同時她也不禁反思因著前世出生皇室的緣故,對有些事情,他是不是太自傲,也太固執己見了
胤禛把兩碟咸酥口的點心推到她面前,“來,你嘗嘗這個。這兩樣都是永和宮的小廚房研究出來的,別處還沒有。”
然后,自顧自捏了一塊,嘴里淡淡道“我上輩子就是被這樣養大的,效果好不好,我不比你清楚”
同時親歷過兩種撫養方式的胤禛,對哪一種養育之法更健康,最有發言權。
清宮養孩子精細是精細,但這些精細法子,都是皇嗣身邊的嬤嬤總結出來的。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立場,這些精奇嬤嬤自然也有。
他們雖然是皇嗣的貼身人,但每日里想的最多的,絕對不是如何將皇嗣養得更健康更聰慧,而是如何給自己規避風險。
吃多了容易積食那就讓皇子少吃;
小孩子脾胃弱那就多吃幾年奶,反正忍辱是極好克化的;
往外跑容易出問題那就拘著皇子多讀書,少出門。
一來能避免會出現的危險,二來還能討得皇上與娘娘的歡心,她們這些驚奇嬤嬤非但無過,還能得到賞賜。
胤禛總結道“可以說,用精奇嬤嬤總結的經驗養孩子,就像是用臣子總結出來的圣君經驗培育太子一般,最終受益的是誰,有腦子的都知道。”
明若覺得,自己的臉有點疼。
從前他是生于規則,陷于規則,乃至困于規則,所以從來沒有想那么多。
如今被胤禛引著跳出規則,回頭再看,就覺得還真是那么一回事。
他上輩子分明知道,做皇帝不能聽臣子那一套。怎么就沒多想想,養孩子不能多聽精細嬤嬤那一套呢
“咳。”明若咳嗽了一聲,非常從心地轉移了話題,“那個紫珊瑚又是怎么回事怎么我看著是暮山紫,到了六阿哥眼里,卻似乎還閃著光”
胤禛笑的得意洋洋,“這就是紫珊瑚的神奇之處了,它對自身定位的顏色只是紫色。但每個人看到的,都是紫色系里自己最喜歡的那一種。”
若是明若見慣了奇珍,也不由嘖嘖稱奇。
然后,她就對胤禛說了幾件自己在山西遇見的奇事。
“我阿瑪上任之初,根本不敢坐堂。你道為何”
“不知道。”胤禛老實的搖頭,又聯想到這是個聊齋世界,不禁猜測,“莫不是遭遇了什么靈異之事”
明若點了點頭,說道“正是如此。”
卻說馬奇為太原知府時,頭天和前任交接完了政務,給前任辦餞行宴的時候,就從前任那里得知了一件讓他背脊發涼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