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運公子又出新詩啦”
一群女生個個手里拿著一疊絹帛,出沒在聽潮學院各個社團之間,很快,手上的絹帛就被那些老師和同學搶奪一空。
李運一首一剪梅,被陳思春她們拿回去之后,在她們的積極推動下,很快就風靡了整個學院,并且象瘟疫一般快速蔓延到整個聽潮城。
李運的名聲如煙花般在天際爆開,迅速照亮了整座城池。
“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許多深閨怨婦,口中念誦著這首詩,悲中從來,淚流滿面。
茶樓酒肆,勾欄戲院,市井之間,不會念誦一剪梅的都會被人看輕。
許多人不大清楚詩名一剪梅的含義,誤以為梅花是作者表達詩意的寄情之物,于是,瘋狂地搶購梅花,導致城中的梅花價格飚漲,甚至一些人家中種植的梅花,也被人潛入盜取。
梅花在不經意間竟成為男女間定情的重要標志之物。
那些出入青樓的男子,如果手上不拿著一支梅花,都不好意思進去了。
“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聽潮閣,纖纖呆呆地看著眼前的絹帛,不停地念誦著這句詩,嬌軀微顫,珠淚暗淌。
那個機智可愛的少年樣子不知怎的又浮現在她的腦海,不由得提起琵琶,纖手輕彈,開始為此詩作曲。
“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一名嬌小可愛的女孩輕輕地念著這句詩,問道“父親,這首詩真的很好么”
“是的,寫得確實不錯”
“是你寫的嗎”
“為父可寫不出這樣的好詩。”
“那是誰寫的呢”
“是你未來的夫婿。”
“夫婿是什么”
“嗯你長大一些就知道了。”
“那我要快快長大”
“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一名高俏的少女躺在床上,輾轉反側,喃喃說道“不行,這樣子下去,我都快失眠了,難道難道我真的愛上他了么怎么可能”
陳思春這幾天人如其名,正在思春,可惜思春的對象卻是比他小上四五歲、只有她一半高的李運,這讓她感到無比的郁悶。
她一賭氣,翻身起來,坐到蒲團上打起坐。
不料,沒過多久,滿腦子卻都是明月幾時有和一剪梅的詩句,這讓她氣苦無比,哀嘆一聲,頹然倒下。
其實,聽潮學院的許多女生,甚至有不少男生,此刻都與陳思春差不多,為這兩首詩簡直是入了魔,每日里都有點魂不守舍,心不在焉。
這就是詩的力量
一首好詩,或者說一首好詞,可以直擊人的心靈,讓人產生靈魂的共鳴。
李運來自科技文明世界,這個世界曾經擁有詩歌創作最巔峰的時期,產生了無數天才型的詩人、詞人,他們猶如滿天的繁星,照亮了歷史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