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歷臘月,新來的三位退伍的軍人前來報道正式上班。正好三班倒,一人跟一班。
多了一人,工作更加的輕松。
兩位外地的轉業軍人的家屬也搬來了帝都,青川幫著張羅,一位是本地的,家里有房子住。兩位剛搬來,青川下班,去了跨院的兩家看看,一邊的跨院,前后有幾座院子,全是青川單位的產權。
是上面分給紅星罐頭廠。
進院門,連大影壁都沒有過,直接轉彎去了跨院。是連通的,青川走過去正好看到同事家的小孩子在家門口哭。小姑娘的小臉蛋上全是裂口,紅紅的裂口,看著就知道難受,疼痛都在能忍受的范圍內,可是難受是一定的。
青川轉身離去,回到家里,進房間拿出來一個小布袋子,里面是他特制的雪花膏。擦過以后,幾個孩子們以后,臉上就不會出現皮膚開裂與凍成凍瘡。青川只給兩位同事家里的孩子每個人準備了一瓶。
不過,他沒有親自去送,是找到親媽。給親媽耳語一番,親媽嘆息一聲,“條件怎么能好的了,家里負擔重。老家還有親人需要接濟。”
“是,您給他們兩家送過去。我去就不太方便。剛才看一眼都覺得難受,穿的也忒少了些。媽,你給孩子的媽媽都說一聲,擦拭的時候不只是擦拭臉上,手腳與耳朵上都抹上,一瓶抹完,以后手腳上臉上與耳朵就不會生凍瘡。對孩子們好。”
“嗯,我會交代孩子的娘。”丁母很快就回來,身后還跟著一群孩子,“我讓他們來家里玩,咱家暖和,也能舒服些。”
青川沒意見,點點頭。
等孩子們放學回來,先做作業,兩個孩子還教今天新認識的弟弟妹妹們認字,做小老師。
家里倒是熱鬧,那兩人結婚都遲,孩子的年歲也小都不大。最大的孩子只有五歲多。青川也只是適當的照顧,并不想過多的關注。
從那一天開始,家里就多了四個孩子,白天吃完早飯孩子們就來了。到吃晚飯再回去,白天丁家吃午飯,他們死活都不吃,或者回去呆一會兒。家教真心不錯。
清早下班,青川從單位回去,直接拎著半夜上班就帶著的空背簍,直接去菜市場,不讓親媽出去受凍。
菜市場內,買了點好不容易從南方運過來的青菜。大冬天的,除了大白菜,蘿卜,胡蘿卜,土豆以外的青菜那是少之又少。是要碰機會才能偶爾買一次。青川就是趁這么偶爾的一次機會,從空間偷渡出來一樣的蔬菜,多多偷渡。
買了半斤五花肉,還有蔬菜,青川直接快步去了妹子丁爽的家里。分家出來的妹子是住在單位附近巷子只有一間開間,住的逼仄,沒法子,這時候需要房子要么是單位分,要么是找居委會租公租房,分家時邊上只有那么一間單間先租下來再說,離家兩站路,說遠也不算太遠。
走到偏僻的地方,青川拿出來一個麻布做的袋子,里面放滿了新鮮的蔬菜,還有一斤五花肉,一斤的豬板油。從菜場過去妹子家里,不遠。菜市場離青川家里只有兩百米,是去丁爽家的方向。
一路走出去,青川到妹子家里的時候。丁爽才剛起床,今天是禮拜天,難的多睡一會兒。聽到敲門聲,“來了,誰啊”
“我,你大哥。”青川這是第二次來,之前就是小妹搬進來的時,原主來過一次,后邊都是父母與孩子們來。他是一次都沒有過來。
“來了,來了。”小妹住的是廂房的一間。丁爽快速的打開屋門,對著屋里也喊,“都起來。”屋內現在是一家四口睡在一起。
妹夫郭家和,大外甥郭少鵬,小外甥;郭少春。都已經醒來,只是沒有起床。此時都爬了起來,小的郭少春也兩歲了。
小東西最近常去大舅舅家里,對大舅舅是很熟悉。嘴里此時還喊著,“大舅舅。”
小東西最會抱大腿。頭發都是青川前段時間給他剪的鍋蓋頭,看起來蠢萌蠢萌的,還給小家伙一頂舊的改良式瓜皮帽,前面有帽檐,里面有毛毛,很暖和,還能蓋住耳朵。
“大哥,咋來了”問話的是已經穿戴整齊的妹夫郭家和,一個精明的聰明人。也是個有底線的人。
“下班就去了菜市場買菜,遇到了有南方那邊的新鮮蔬菜,給你家送一點過來。等下我帶兩個孩子去我那邊,跟你們說過多少次,兩個孩子冬天,你放去我那邊。家里暖和,不比你家住起來舒服些啊。”
“大哥,先坐。”丁爽有些不敢讓孩子回娘家大哥家里,孩子們貪吃自己即便給了兩個孩子的口糧,可還是會多吃大哥家的口糧,她怎么好意思。
小兒子雖小,可是大兒子可以幫忙帶帶。好在老大還沒有開始上學,能在家里帶帶弟弟。
屋子里有些暖和,但是不如自家暖和。麻布做的袋子遞給丁爽,“你放好,去吧兩個孩子的衣服都收拾好,等下你們夫妻與我一起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