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每年必去的。”
大約八點半左右,幾家人一起上山,青川與大堂姐家的侄子招婿上門,所有算是侄子,各自開了一輛電動三輪車,車上裝的是鞭炮與香蠟紙。
還有等下磕頭要墊的紙板,紙板與拜先人用的火柴,都是不能帶回家的,帶出去的拜祭先人的物品,都要在先人跟前燒完。
來的人不少,三大家的成年男性全來了。又是在金山的半山腰,邊上,還有一條公路,半山腰一側住的是一個姓氏。一共幾十戶人家,離楊家住的靠近公路的那一片,有段距離。楊家那片在這片的前面,也是靠近河邊,還有是金山的山腳。
離山腰的公路只有幾米的距離,來往有遇到熟人,紛紛停下腳步與楊家的人打招呼,“青川,你們一家好齊全,人多就是好。”
從兜里掏出來一包本地最好的芙蓉煙,給停下的人遞煙,“沒齊全,我家小子就沒有回來。賴在縣城家里不回來,說是要陪大姨媽過年。”
那人接過煙,在鼻翼下聞聞,然后夾在耳后,“你們一大家人丁興旺,個個有出息,以后日子好過了。”
其余的人也與其他的路過的人聊天,孩子們則是忙碌著,點香蠟紙,一個個的,他們不怎么認識眼前的村民。最多是臉熟。
但是孩子們也有禮貌,即便不知道怎么稱呼,還是點頭微笑,把他們與自己的父母的年紀對比,喊,叔叔。
即便有些看起來老,有些滄桑,但是他們有的稱呼自家長輩,哥,那更應該喊叔叔。
一茬接一茬的行人,楊家的人嘴皮子都說干,趁著這一茬沒人放了鞭炮就趕緊回家。只是一路上來金山祭拜先人的人很多很多,路上就沒有少過人。回到家里已經是十點多。
青川回到家里,就攤在沙發上不愿意動彈,沒一會兒,家里烏泱烏泱的來了好些人,堂哥堂姐,比自己還大的侄子,還有隔壁的自家那些人,全來了。
詫異的望向這些人,“你們咋都來了,我家沒那么多椅子。”
楊老三沒好氣的嗤笑一聲,“你可真是。”
之前青川是歪歪斜斜的靠在沙發上,可是看明白這些進來的人都端著土雞蛋時,明白了。對于這群人無語的很,“什么意思,想讓我給你煮茶葉蛋啊”
老侄子放好雞蛋,坐過來,“是,小叔猜的真準。”
撇一眼比自己年紀還大一圈的大侄子,他撇嘴,“你怎么不把全村的雞蛋都收來,你看看你,多少個雞蛋,沒有一百也有八十。”
老侄子也不惱,還大方的承認,“那是剛好八十八個,小叔的眼睛就是利。”
“哼,就你滑頭,你家能吃完那么多啊”
老侄子看了眼對面自家的屋檐下的孩子,“吃的完,還有我兒媳婦明天回娘家,也想帶一些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