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老董家里出來,孟青川直奔趙叔家里。進去的時候,就看到趙家的一家子都在家里。趙光明看到孟青川嘿嘿的樂呵起來,“川哥,坐。”
“家里的孩子呢”掃視一圈家里的成年人都在,就是沒有見到趙光明的幾個孩子。
“出去玩了,寫完作業就跑的沒有人影,不知道跑去了哪兒”趙光明顯然是早已習慣,知道孩子們是出去玩了。
手中的袋子遞給趙光明,“幫我騰出來,我家袋子不多。”
趙光明已經聽姐夫老陳說過,知道是什么,樂呵呵的轉交給親媽。
幾個男的坐在客廳里聊天,老趙過年以后工作幾個月就要退休,他問孟青川,“川子,你下步有什么計劃,今天的廠里市里的勞模大概率是你,還有全國勞模估計你都能沖一沖。你下步有什么計劃沒有”
孟青川想了想說,“有計劃,不過是材料方面的。有新的想法,只是需要在材料上進行改良,目前只有一個大概的頭緒。”
“材料的改良不容易,不說那些工藝技術我們有沒有,還有很多的別的問題,你的研究不會走進胡同里面出不來吧”趙叔替孟青川擔憂。
“不會的,我會親自做試驗,咱廠不是有小型的那些試驗設備嗎我想先試試,任何一項新技術的誕生,都不是一年兩年的事。我們剛有了新的,近幾年也不會在現有的技術上有什么的突破。就算有突破,也是在現有的技術上做小小的升級優化而已。我想做的如果在一年內沒有一絲進展,我會主動放棄。”孟青川不擔心,那材料的優化改進也是胸有成竹,目前的冶煉工藝確實不達標,但他會自己改進,只是需要在現有的冶煉工藝流程中的某幾個關鍵程序中,做些改進,就能達到他的要求。
不懂其中的訣竅的時候,覺得很難,但知道其中的訣竅以后,卻發現的其實就像是一層薄薄的紙一樣,一捅就破。
“行吧,你呀還去研究材料,真是服了你。”趙叔搖搖頭笑道。
“沒法子,想要實現我心中的新突破,就得在材料上先做文章,之后的突破就是水到渠成。”
紅旗屯
已經入冬,漫山遍野被厚厚的白雪覆蓋。今年得到探親名額的知青們已經開始收拾行李,等到這場雪消融以后回家。
紅旗屯的知青大院內,幾位男女知青都羨慕著正在收拾行李陳怡,一位與陳怡一起來這邊的一位女知青羨慕的說道,“沒想到孟曉嵐還能幫你回城,她家是什么背景啊”
歷史的軌跡上,陳怡是要后年春天才能回城。這一世,因為孟曉嵐先回城,有幫陳怡帶東西給陳家的父母,去過她家。過年的時候也有去過陳家拜年,時常走動,幫陳怡看看她的父母。常來常往就知道了陳家父母正在幫陳怡回城。
前段時間正在托關系進紡織廠,被孟曉嵐知道,就找了弟弟曉非找了廠里的關系,幫助陳怡提前回城了。這一世不是前世的那家廠子,也能讓陳怡完美的避開前世的人渣丈夫,也能改變命運。
“沒什么背景,也就是巧合了。”陳怡謹記曉嵐的叮囑,不說是是曉非幫的忙。
消息透露出來一點點還是在運作時家里來的加快信件,提了一點,她看信的似時候沒有注意,被一位路過的一位女知青看到了一點點,她大嘴說漏了出去。
一下知青院的人都知道了,包括生產大隊的人都知道了。
有人不信陳怡的話,但不好反駁,只能悄悄的撇嘴。陳浦江也拿到了今年的回城探親名額,蝴蝶扇動了下,好些人的命運跟著出現了轉折。
此時陳浦江對同姓的老鄉陳怡也是羨慕不已,這次回去正好與陳怡一趟車,他沒有問,路上有的是時間問。
他下鄉一年多,看好的孟曉嵐走后,打過在場的幾位女知青的注意,但都不是蠢貨,他的注意沒有成功。沒有人看上文弱的他,加上他偽裝的不到位,幾位女知青開始心動了下下,但很快就發現了破綻,或者撞見陳浦江對別的女知青獻媚。心動瞬間變心冷。
作者有話要說求作者專欄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