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嘞。”也不是第一次了。江師傅知道新來的小林,是個實在人,他讓你自己拿就是讓你吃。你不拿他不高興。
江師傅前兩條也收了小林的一條風干的大魚,風干以后足足有十斤重,拎回家家里人歡喜的都要蹦起來了。別看有條大江,但不是生活在大江邊的人就不缺魚吃,外面的大江,很深很寬,沒凍著的時候,江水踹急,普通人壓根不敢下去。到了冬天一凍就是幾個月,撈魚就更難了。想吃魚,一樣很難。
家里的孩子們歡呼了許久,第二天就割下來一點點,用熱水泡了一天,晚上做來吃,那味道是真好。是比不上小林做的味道,但也是平時吃不到的美味。
一個月的實習期,在忙碌中悄然過去。
郊外工業園,此時還沒有這個稱呼。的供銷社是蓋成的一個特殊的四合院的形式。前面是一排大門開在外面的門臉房,一側是鐵大門,進入后院的,后面三面都是房屋。靠大鐵門的一邊是側房是住人的,是三位供銷社員工的宿舍,在這里一人一套兩居是帶廚房廁所的套間,沒有單獨的客廳,進門就是一間通間,前面是客廳,后面是房間,進客廳門的右邊是一間房間們小一點,小房間的后面是廚房與衛浴間,其實是兩間大通間,只是一間的房門直通客廳,后面被搞成一間廚房一間衛浴間,兩間功能房與小房間的墻隔斷墻之間還有一個小的隔斷,從隔斷進去廚房,衛浴間,后面都是有窗戶的,通風好。窗戶,都用小鐵柱做的防盜,在里面。
抽出玻璃窗戶的插銷,推開窗戶,就是供銷社外的圍墻,房屋離圍墻有段距離,后面有挖的排水溝。也能種菜。
宿舍房間,對面的倉房是倉庫,后面的正房也是倉庫,與兩間臨時宿舍,是給上面來查賬的同志臨時居住的。
院子很大很大。
這間分供銷社,三位員工,沒有分誰管哪個柜臺,供銷社前面的屋子是一長方形的屋子,在兩側開門,兩頭有窗戶,再是大門,大門之間隔的有點距離,中間的墻體中間也有大玻璃窗。三面都有柜臺,里面很寬敞,柜臺后面也有兩扇門是直通后面著院子里。
進院子的大鐵門平時都是鎖上的。
只有下班以后出入會開大鐵門的小門,與送貨的卡車來了以后才開大門。
入住新地方已經一個星期,現在陳珍帶著孩子就住在這邊。
到了中午,另外兩位的售貨員胡小軍單身,崔棉花是有家室的。崔棉花是自己請調過來的,丈夫就在附近的廠里上班,這下好了,算是夫妻團聚了。住的地方也寬敞,住在她這邊。帶著孩子也在這邊上學。
胡小軍也愿意來,在城里,等到單位分房,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時候,家里又住不下。還是這邊好,直接給分大房子,他期待著在這邊找個對象結婚。
早上,八點,供銷社準時開門。
一開門,就進來了顧客,是來打醬油的顧客。林青川給打了半斤醬油。送走客人,就聽到胡小軍喊,“川哥,你來看看,今天生火怎么也生不起來”供銷社里,還有兩個取暖的大鐵爐子,能燒水,能取暖。他與崔棉花一起生火,今天兩人都生了半天的火,可就是生不起來。
他掀開到柜臺外的小欄板,走了出去,“我瞅瞅。”
接過胡小軍手上的鉤子,“小軍,你去搞衛生,我來生火,等下火生起來以后,我在幫你一起搞衛生。”
“好嘞。”胡小軍拍拍手,樂呵呵的進去柜臺里面搞衛生,商品只要是能擦拭的每天都要擦拭,不能擦拭的也要用雞毛撣子撣撣灰塵,貨架上是每天一擦,柜臺下面放貨的地方也是。
不是重活,卻是繁瑣的活。
蹲在爐子前面,青川鉤了幾下,就樂道,“堵住了,等下就好。”
兩個爐子估計都是堵住了,生好這邊的爐子,又去那邊的幫忙,兩個都燃燒起來。他才進去一起搞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