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12月。
軍山農場有了一群精力旺盛的年青人加入,如虎添翼。精品蘭花培育基地、特級蔬菜種植基地由林滿慧直接管理,普通花卉基地、蔬菜種植基地則由林滿慧帶出來的農科所技術人員指導。
果樹品種半年內全面完成改良,再過兩年就能批量上市。
土地有限,軍山農場停種甘蔗,糖廠準備拆遷改造,規劃修建高檔住宅區、商業區,建酒店與展覽館。
油料、大豆、水稻也縮減種植面積,保留實驗田,待品種優化后推廣到周邊紅星農場、紅旗農場等農場種植。
八十年代之后,國家進入改革加速期。趁著這一波浪潮,軍山農場迅速轉型,發展成為以精品花卉、蔬菜為核心產品,以創新農產品技術與品種為靈魂的新型農場。
一盆一盆精品蘭花、一盒一盒特級蔬菜由吉量運輸公司包裝完整后送往京都、省城、杭城,更多的產品經由港口送往泥哄國、國、t國
往年軍山農場的職工辛辛苦苦一年,面朝黃土背朝天,每個月拿幾十塊錢工資。現在林滿慧回來才半年,年底年終獎人均三百元。
農科所高級技術人員、機修廠積極分子、勤勞肯干的優秀職工年終獎八百到一千元,所有人都歡呼起來發財了
和景貿易公司的訂單源源不斷地發往軍山農場,軍山農場的農產品由林滿慧把關質量,在發貨單上蓋上慧字號印戳,被送往世界各地。
忙碌,成為林滿慧生活字典中最亮眼的那一個詞。
雖然忙,卻很充實。
林滿慧成為軍山農場的名人,走到哪里都有人打招呼、問好,家長們教育孩子時都不忘記以林滿慧為榜樣
“你看林滿慧,她從小就沒有爸媽,全靠五個哥哥撫養成人,可是她努力學習、加入萌芽計劃,現在成為我們農場收入最高的人,多厲害。”
“她只有二十幾歲就開公司,農場場主、農科所所長、運輸公司老總,這么牛的人都對她客客氣氣。”
“孩子啊,你得向林滿慧學習,明年萌芽計劃選拔一定得爭取成功”
這一天,天寒地凍,田間地頭依然有不少職工在勞作。
易場長出臺新政策,菜地、花田以十畝為基準,鼓勵以家庭為單位承包,按照一定比例分成農場出地、各種農機、家具;農科所出種子、技術指導、營養液、肥料;承包人出勞力。農場50、農科所20、承包人30。
這樣一來,職工的勞動積極性大大提高。恨不得天天守在地里,這里每一顆蔬菜、每一株蘭花都是錢啊。
林滿慧走在地壟上,看到農場的每一塊土地都得到有效利用,微笑著對馮英說“易場長這個責任承包制挺好呢,以前這么冷的天大家都不太愿意出來。現在有了有機肥、營養液,種完辣椒、西紅柿種包菜、生菜,再冷了種菜苔、菠菜。等建好大棚,就能種反季節蔬菜,多好。”
馮英點頭道“是啊,農場欣欣向榮,易朝東那一套管理方法行之有效。”
農場濃郁的木系能量讓林滿慧全身上下都充滿干勁,她現在異能已達中階,每天滋養精品蘭花、特級蔬菜輕松自在,有空閑時間便會探查一下農場植物,及時發現問題,幫助它們生長得更好。
軍山農場這個擁有十三萬畝土地、兩萬職工的地盤,盡在她掌握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