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看不見布告,站在后排急得直跳卻,扯開嗓子喊“前面的同學,念一下嘛,我們都看不到。”
林滿慧沒有湊這個熱鬧,她靠在小花壇邊沿,遠遠看著那擁擠的人群,豎起耳朵傾聽著那邊的對話。
農場建設于五十年代,那時識字、讀書的人少,初中已經算是高學歷。再加上普遍讀書晚,大多七、八歲才上小學,小學畢業上完初一,正是十四、五歲的年紀。
萌芽計劃的初衷,便是從這拔既有文化基礎、又正值年少思維最活躍的孩子中挑選出熱愛農業、喜歡科學的優秀人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培養出真正扎根農場、懂技術的實用型人才。
歷經近二十年時間的發展,計劃初具成效。農科所里目前最精干的科研人才,大都是從小抓起的萌芽計劃成員。他們深入田野,與農場職工同吃同住,能吃苦、懂技術、有熱情,為農場豐產豐收做出了很大貢獻。
一分場的軍山3號水稻,三分場的軍山4號甜橙、軍山5號、6號辣椒全國聞名,都有他們參與的身影。
林滿慧心想,雖說現在的木系異能還沒有達到中級,只能蘊養身體,但未來只要努力修煉,總能達到中級,滋養萬物。到時候懂點農業技術,異能在手,萬事不愁。
這么一想,當個農科所的技術人員真的很適合自己的咸魚夢想。
林滿慧活動了一下手腳,正要擠進人群看一眼布告,吳媛媛和胡大志已經滿臉是汗地從人群中擠了出來,滿臉興奮地跑到她面前,大聲道“林滿慧,我們組隊吧。”
“組隊”
“對呀、對呀,這一次萌芽計劃的題目和往日不同,要求三人一組,用兩個月的時間培育出一株植物。”
林滿慧一聽,眼睛一亮“這么簡單”
吳媛媛的笑容顯得有些勉強“根本不簡單好不好首先,三人一組,要求初一期末考試結束后平均成績80分以上”
胡大志慘叫一聲“80分救命我,我馬上好好學習,不能拖小組的后腿,你們千萬不要丟下我啊。”
吳媛媛白了他一眼,繼續說“兩個月時間培育一棵植物,并沒有規定是什么品種、類別,可以是種子,也可以移栽、扦插、嫁接。”
林滿慧聽到這里,好奇地問“那怎么選拔”
吳媛媛一邊說一邊思考“要求提交兩個月的培育記錄,還得交一盆培育好的植物。我想,應該是考察我們是不是細心、勤奮吧”
林滿慧點了點頭“應該是。農科所的人有些就是從萌芽計劃中選的,肯定知道什么樣的人是他們需要的。既然要求組隊,那團隊合作的精神也會成為考察的一個重要環節。”
“對”
聽到這三個孩子的討論,趙志紅私直走過來,沒好氣地一拍胡大志的腦袋“就你,還想參加萌芽計劃”
三人交換了一個眼神,閉嘴不言。
等趙老師走開,胡大志摸了摸腦袋,不服氣地說“怎么我就不能參加老師這是歧視”
林滿慧也沒辦法改變趙老師這種“唯成績論”思想。成績好,就什么都好。所有的班干部都是排名前十的學生,成績好的坐前排,成績差的坐后排,就是這么現實。
吳媛媛氣呼呼地揮舞了一下拳頭“不蒸饅頭爭口氣我們一定要加油,爭取語、數、外平均分上80分。”
農場中學從1964年教育部制訂外語教育七年規劃綱要開始,便開設了英語課,并一直堅持下來,即使外面一派批資反修的口號,農場中學依然不為所動。
農科所所長當時拍著桌子罵不學外語,誰來翻譯外文文獻從哪里了解外國先進農業技術怎么超越外國如何解決大國糧食生產問題
所以,農場中學現在的主課是語文、數學、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