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百川家的地是沿著半山腰往下開出來的,他家的老宅子就在半山腰,山腰以上都是密林。
看來他這位堂叔爺確實是心里有點成算的,知道房子建在半山腰,山腰以上的林子都不能動。
不然常年水土流失,萬一山體塌方,那他們家可就遭殃了
老宅已經很多年沒人住了,遠遠看著便有些陰森。
江有糧放下背簍,從里面取出了帶來的黃紙和紙錢香燭一類的,先把黃紙折起來,一疊一疊堆在一起,然后把蠟燭插在黃紙兩邊,點燃后,拿出兩束香也點燃了,分給江小滿一束。
“來咱給你堂叔爺磕個頭,請他老人家保佑你今年順風順水”
說著,江有糧端著線香拜了三拜,點燃了地上的黃紙。
原本略顯陰森的老宅,瞬間變得溫暖起來。
也不知道是不是心理作用,上完香之后,江小滿也覺得這老宅沒剛才那么可怕了。
父子倆花了小半天時間,把這棟落滿了灰塵的老宅草草打掃了一下,大仙洞也給堵上了,看了看廚房,灶臺有的地方坍塌了,需要修補一下,再買兩口鐵鍋來裝上。
“爸,山路運輸不方便,我跟白川叔說了,打算買一套烘干機器,以后就在這里把摘下來的皇菊烘干,直接做成菊花茶之后,再往山下背,能節省好多運輸成本。”
江小滿并不打算拿這棟房子住人,剛才他大致看了一下這房子的格局,心里已經有了一些計劃
廚房這邊就暫時不動,不過可以把旁邊的雜物都搬出去,到時候灶臺可以給來干活的工人做飯,旁邊這塊地方擺些桌椅,可以坐在這里吃飯。
一樓最大的一間堂屋就改成制茶作坊,擺上烘干機器,做好的花茶,就搬到樓上暫時存放起來,攢多了再請人背下山。
靠東邊那間工具房也不動,打掃干凈,到時候請人來采花茶,也是要放一些農具之類的。
樓上三間,留一間做儲藏室,剩下兩間,男女各一間,正好給雇來的采茶工暫住。
他最近都在惡補皇菊種植的相關知識,還看了不少新聞節目,知道皇菊采摘是個季節性很強的活兒,一般是開春移栽花苗,11月上旬采摘量最大,占到畝產量的50左右,這個時候就需要大量雇傭采茶工上山采摘,不然時間拖久了,花朵完全開放,做出來的干花花形不好,就賣不上價格了。
接下來,就是間隔一周可以采摘一次,把后面陸續開放的花朵給摘下來,這時候因為產量不高,就可以少請幾個工人來摘了。
這三茬摘完,后面基本上就只剩下一些零散的花蕾還沒開放了。這么一點也湊不出多少干茶,江小滿打算開放給自家的親朋好友和附近的鄉親們,誰想要就自己來地里摘,回家曬一曬,也夠全家人喝一年的了。
回老家創業就是這樣,不能只顧著自己發財,適當的時候,也要讓周圍的親戚朋友沾點便宜,不然時間久了,有人犯了紅眼病,又看你在村里沒什么朋友,就要來搞一把大的了。
他們這里倒是沒聽說過,但是江小滿以前看過一個新聞,說是有個人見鄰居家種西瓜賣了不少錢,就想找他討兩個西瓜吃,鄰居說剩下的西瓜都被人預定了,那人聽了,覺得鄰居太小氣,故意找個借口敷衍他,結果半夜趁人不注意,拿了一把剪刀,溜到瓜棚里,把鄰居家的西瓜秧全給剪斷了
江小滿以前一直在外面求學,對村里人的秉性其實并不算很了解,他也不敢冒這個險,索性平時做人大方一點,算是花錢免災吧。
而且他看很多皇菊田間管理知識里面都提到過,這玩意兒是多年生植物,第一年的花朵采摘結束后,上面的花枝要及時砍掉。
而且為了確保來年多萌芽,還要在割掉老枝條后,淺淺地松一松菊花根部周圍的土壤,追一層發酵過的農家糞肥,最好再厚厚地鋪上一層谷殼或者稻草,幫助菊根越冬保暖。
這樣,藏在地下的菊花宿根養得肥壯,來年長出來的新芽就會又多又壯實。
所以說,反正上面的花枝采收完都要割了扔掉的,就算來采摘菊花的村民把花枝給折了,其實也沒什么。
聽兒子說得頭頭是道,江有糧點了點頭,心里還有些得意,心想不愧是他的兒子,雖然種花和種糧食聽著是兩件事,但都是伺候土地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