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這么一大片冬蜜,他們還找個毛線的刺嫩芽
刺嫩芽哪怕是頭茬的,最多也只能賣到80一斤,冬蜜280一斤,但凡上過兩年小學的都知道該選哪一個。
于是大家原地分工
山巖帶著兩個人在這邊守著,順便多砍點濕柴準備割蜜。
江小滿跟慶山一起,去他家給幾個人準備宿營的東西和幾天的飲食物資等等。
還有一個綽號叫“歪子”的,據說腳程快,山巖派他下山找經常合作的挑夫,去山巖家把他們常用的密封桶、帳篷之類的大件家伙挑上來。
一路上慶山都興奮得連蹦帶跳,連說已經好幾年沒有碰到這么大一片冬蜜了。
江小滿一開始也挺高興的,可再一想,這么大一片野蜂巢,就那么掛在石梁下面,居然一直都沒人發現,可見這大山深處的原住民,真的是越來越少了
“慶山,我看你年紀也不小了,就沒想過到城里打工嗎”江小滿好奇問他。
“嗐我爹死的早,家里就剩我娘了,我娘前些年進山撿菌子,還把腿給摔壞了,我要是進城打工去了,我娘一個人在家,不是要餓死了”
慶山撓了撓頭,似乎有些不好意思,“本來師父是不愿意收我的,說我家就剩我一個了,進山割巖蜜是個拿命換錢的活兒,按照咱們這兒的規矩,家里只有一個男丁都是不收的。”
“后來還是小魚哥看我可憐,就幫我跟師父求了情,讓我跟著跑跑腿,賺點生活費。師父不讓我到巖壁上去的。”
江小滿看了他一眼,突然笑著擼了一把他頭上的亂毛“沒事要是咱們的蜂桶今年收成好,明年再種上幾畝地的皇菊,你這一年的收入,也不比打工差了。”
更何況,進城打工,像慶山他們這樣沒有學歷也沒有一技之長的,最后的歸宿幾乎都是去流水線上打螺絲。
一個月辛辛苦苦,扣掉吃飯住宿之類的花銷,到年底能存下兩三萬就算是很不錯了。
可留在老家創業就不一樣了,首先吃喝住方面就幾乎不怎么花錢,賺的錢絕大部分都能攢下來。
養蜂跟種花茶雖然都不是什么暴利行業,但勝在細水長流,而且每年真正需要忙活的,就那十天半個月的,完全不耽誤慶山跟著山巖他們進山找蜜。
這樣算下來的話,一年就有三份收入了。而且經營得好的話,還是能一直吃到老的穩妥產業。
不像進廠打工,吃的都是青春飯,等年紀大了,頭暈眼花手腳慢,廠里也不要了,還不是要回村務農
打定了主意一定要把皇菊的買賣拉扯起來,一路上,江小滿就有意打聽老山坳子這邊平時各家各戶都種什么。
“最多的還是洋芋啦,畢竟家里都要吃的。剩下的就是番薯苞谷什么的,也不敢種黃豆,那玩意兒招野豬,招鳥雀,小滿哥你也知道的,現在山里好多鳥都不給打了,人家都是保護動物,種豆子沒收成的。”
“那你算過你們家種地這塊,一年大概能有多少收入嗎”江小滿問他。
“能有啥收入啊每年養兩頭豬都要殺了自己熏臘肉的,這個不能賣。山里黃大仙多得很,養雞也不敢多養,就十幾只,晚上還要關在家里,一年到頭也只夠自己家吃的。”
“種的洋芋跟番薯苞谷什么的,被山里的畜生連偷帶踩,能收回來的還不夠自己家吃呢,要單靠種地,我跟我娘早就餓死啦”慶山嘿嘿一笑,“幸虧師父待我好,有什么賺錢的買賣都帶著我,幫著跑跑腿,一趟掙個三百五百的,夠我家一個月生活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