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孫哲遠的唏噓感慨不一樣,江小滿還覺得他爸這個創意超贊的呢。
“哲遠哥你看,這個蜂箱里面已經有兩片蜂巢了”
江小滿在一個簡陋蜂箱前面蹲下來,指著里面潔白的蜂巢驚喜道,“之前我跟山巖哥他們進山割蜜,就發現很多野蜂喜歡在這種半開放式的洞穴上面,或者一些背蜂向陽的石縫石梁下面筑巢。”
“后來我回來把這事兒跟我爹一說,我爹當時就拍了拍腦袋,說他早該想到的。”
“你看,要是全部用木板做蜂桶,哪怕是便宜的二手木材,一個蜂桶少說也要三、四十元的成本,一百個就是三、四千元。一般老百姓未必舍得花這個錢來創業。”
“可要是換成這種廢舊木材邊角料搭起來的戶外蜂箱子,我們完全可以借助山勢,找一些野蜂喜歡筑巢的地方,花費極小的成本,就能搭出來一個這樣的蜂箱”
“而且我跟我爹發現,這種看著破破爛爛的蜂箱,比咱們用木板做出來的蜂桶還更容易引蜂呢。”
“真的假的”孫哲遠聽了這番話,瞬間就來了精神。
“當然是真的我騙你做什么不信你自己來看這個戶外蜂箱,我爹搭了還不到半個月呢,這里面都有兩片蜂巢啦你仔細看,蜂巢上面有些已經有蜜了,就是淺黃色那一塊。”江小滿隔空指了指藏在里面的蜂巢。
孫哲遠蹲下來,打開單反相機,咔嚓咔嚓給這個簡陋的蜂箱和里面的蜂巢拍了好幾張特寫,激動得手心都開始冒汗了。
這就是柳暗花明又一村啊
江小滿說得對
郎山這邊以前的山民為什么能靠進山找蜜養活一大家子
還不是因為這大山里蜜源植物種類繁多、野蜂不愁吃喝,所以哪怕在野外,遇到合適的地方,野蜂也能筑巢采蜜
這樣說來,他們完全可以換個創業思路,不用再像以前那樣,一說到創業,動輒就要人家拿出好幾萬的家底砸進去,又或者是到處拉贊助,一窩蜂的把錢砸進去。
結果呢錢砸完了,后續也沒有了,有些項目做著做著就沒聲音了
可要是按照江小滿他們家這么做,幾乎不需要多少試錯的成本。
只要確保收蜜的渠道暢通,老百姓想靠養蜂賺錢,不用額外花錢買木材做蜂桶,自己去家具廠淘點廢舊邊角料回來,在自家山頭上搭上幾十個這樣的簡易版蜂箱。
哪怕不再像江小滿家這樣,額外種植金銀花、金絲皇菊這樣的蜜源植物,單靠這大山里的花花草草,一年割上兩茬土蜂蜜,家里也能進賬數千到數萬元不等。
按照江小滿說的,只要找準了野蜂喜歡筑巢的地方,只要花一點點成本,就能每年給家里帶來一筆可觀的收益,這誰能不心動
孫哲遠越想越激動,恨不得現在立刻跑回去,打開筆記本電腦瘋狂輸出
他現在腦子里已經有了無數的創意和想法
他還要說服鎮上,聘請像山巖這樣常年進山采蜜、通曉野蜂習性的本地山民,請他們去指導當地沒養過蜂的人家,怎樣借助地勢和環境搭建這種成本低廉的戶外蜂箱
至于說這種蜂箱就跟個危房似的不耐用
呵呵要是老百姓覺得不耐用,家里有這個經濟實力,完全可以花錢買上好的木頭做蜂桶嘛
想到今后,郎山這一片漫山遍野都是這樣的戶外蜂箱,家家戶戶都靠養蜂賺了錢、蓋了新房子,小孩子也不會因為家境貧困上不起高中,早早輟學去打工,孫哲遠越想越開心,當場就笑了起來。
江小滿見他這么高興,也跟著笑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