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農歷新年,郎山村過得那叫一個跌宕起伏
先是電影帶來的后續影響力,不但給郎山村揚了名,還給村里帶來了源源不斷的資金支持。
借著這個機會,剛過完年,村里就一口氣來了三個施工隊
一個是山巖他們養蜂合作社,找村里另外批了一塊地,準備蓋一個更大的廠房,同時引進新的全自動蜂蜜灌裝流水線,聽說以后還要從村里招工呢。
一個是江小滿的茶葉合作社,原本他已經蓋了一個茶葉廠,但因為村里不好批地,所以倉庫蓋的很小。
這下好了,電影一出來,別說村干部了,就是鎮上的干部,也不敢攔著合作社蓋倉庫啊。
這不是阻礙鄉村振興事業發展嗎
有了地,基金會也批了一百萬元的專項扶助資金,江小滿自己又添了點,打算把冷庫也造起來。
這樣的話,茶葉季可以儲存做好的茶餅和綠茶,野菜季要是遇到連續陰雨天,也能臨時儲存一些新鮮野菜,不至于眼睜睜看著老百姓辛苦摘下山的野菜就這么白白爛掉。
最后一個工程,也是誰也沒想到的,居然是由郎英牽頭做出來的
自從電影火了之后,作為其中一個單元的重要配角,郎英也跟著小火了一把。
不過她也不是混娛樂圈的,所以,她的“火”,更多的體現在日常生活里。
最讓人無語的是,四里八鄉很多看了電影的鄉親們都堅信,雖然郎英現在還不富裕,但是她早晚會像電影里那樣,成為一個成功的鄉村女企業家的
被鄉親們這么無腦吹捧了一陣子,郎英也覺得自己不能再像以前那樣佛系躺平了。
如果說以前她還不知道,為什么梁導他們要把這些平凡人的故事拍成電影,等到電影上映后,官方媒體和無數自媒體鋪天蓋地對于農村女性權益保護的呼吁,也讓她逐漸清醒過來。
不管是媒體也好,鄉親們也好,或許,大家稱頌贊揚的那個人,從來就不是她郎英,而是千千萬萬個像她這樣敢于反抗不幸婚姻、敢于和命運搏斗的農村婦女。
她應當做得更好一點,讓更多像她這樣的農村婦女看到生活的希望
正好,她和慶山低調結婚之后,去了幾次老山坳子那邊,發現那邊的野山菌資源特別豐富。
想到之前劇組的人經常夸她做的菌菇醬好吃,還找她買了不少。看到江小滿和山巖都找基金會申請了創業扶持基金,郎英也決定要試一試。
可能是基金會第一次接到農村女性群體的創業申請,也有可能是因為郎英在電影里的角色濾鏡還在,總之,她試著申請的三十萬創業基金,居然也審批通過了
因為做野山菌醬需要大量的用水和場地,最后這個小廠子也落在了郎山村,不過,夫妻倆已經商量好了,等過段時間野山菌出來了,到時候慶山就負責每天回老山坳子那邊收菌子,當天的菌子拉回來,第二天就能做成菌菇醬。
密封包裝好的菌菇醬,保質期能長達兩年,不過這玩意兒占地方,所以倉庫要蓋得大一點,純手工制作的話,忙的時候也要多招人。
郎英不怕招不到人。
她這一年多跟著江小滿到處跑,四里八鄉都混熟了,說句豪橫點的話,現在附近鄉鎮多得是人想走她的門路到郎山村來找工作,只有她挑花眼的,沒有招不到人的。
而且她還有外掛
郎英的新婆婆簡直甩了前婆婆一百條街聽說兒媳婦要收野山菌做生意,回村吆喝一聲,立馬集結了全村的婆娘們一起上山,挖筍子、撿菌子,做醬的原材料,源源不斷地從老山坳子那邊運了出來。
婆婆這么給力,她也沒讓婆婆難做,給的收購價也讓老山坳子那邊的嬸娘嫂子們喜笑顏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