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小滿他們本以為第一批野山菌醬發出去之后,接下來的銷量應該會恢復正常,每天賣個幾百份,在同類型產品里已經算是不錯的了。
畢竟他們在銷售渠道上沒有一毛錢支出。
既沒有請其他網紅帶貨做分銷,也沒有去平臺砸流量打廣告,純粹就是依靠他們三個自身的熱度在銷售,不可能像之前漲粉那樣,而且他們內部做過粗略統計,郎英之前賣出去那批野山菌醬,絕大部分都是姜元的粉絲買去的。
要說這幫粉絲也是真的很可愛,明明是自己花錢買東西,還非想讓郎英記住姜元的好,幾乎每個人都在備注里寫了“姜元粉絲祝英子姐創業成功”之類的。
然而這次他們都猜錯了。
第一批貨發出去一周后,銷量開始穩步持續增長,統計數據顯示,后來增長這部分基本上都是第一次購買后回購的。
也就是說,客戶嘗到了之前買回去的野山菌醬,覺得好吃,又或者是買少了,特意回購補貨的
“小滿,這樣下去,山里的野山菌不夠用了。”郎英又喜又愁。
喜的當然是他們的秘制野山菌醬得到了客戶認可,還有什么比這么高的回購率更大的褒獎呢
愁的是野山菌具有很強的季節性,過了這個季節,山里就很難找到野生的菌子了。
按照她原本的打算,是開一個食品加工廠,不同季節加工不同的農副產品拿到網上賣,這樣的話,廠房不會閑置,店里的產品也豐富點。
也就是說,原本郎英的想法是趁著每年野山菌大量上市、價格最便宜的季節,大批囤積野山菌醬。這玩意兒做好密封保存后,保質期長達兩年,完全可以堆在倉庫里慢慢賣。
可現在,她一個月就把原計劃半年的銷量全給賣出去了,接下來咋辦
按照原定的生產計劃,接下來他們加工廠就不做野山菌醬了啊,開始做筍干和山野菜了。
可眼睜睜看著好不容易攢起來的客戶就這么跑了,這誰受得了
“貨源不足確實是個問題。”江小滿皺眉想了想,決定帶郎英和山巖一起去板栗溝考察一下。
“板栗溝那邊幾年前就開始發展林下菌菇種植了,現在已經發展出一條完整的菌菇種植加工銷售產業鏈了,咱們去學習學習,萬一能把這個產業鏈引到咱們這,不說多的,咱們村每家都有柴火林,單單在自家林子里種點菌菇,就夠英子姐用的了。”
“對對我看到網上也有很多做野山菌人工種植的。”郎英連連點頭。
山巖也覺得這條路子不錯,尤其是他們老山坳子那邊,附近的村落基本都是山林,有限的山地種出來的苞谷洋芋什么的,還要跟山里的野豬野兔搶食,正因為糧食種植艱難,所以老百姓賺錢才那么難。
可要是真能換成野山菌種植,菌菇這玩意兒,野豬兔子可不怎么愛吃,而且老山坳子那邊林子多,好些都是無主的原始森林,環境也特別適合野山菌生長。
也就是說,不需要額外花錢租地,只要出錢買點菌包,等出菇了,摘下來賣給郎英的加工廠,到手的都是純利潤,這簡直就是無本的買賣嘛
山巖自己現在是不愁沒錢花了,單單是養蜂合作社這邊,一年就能給家里賺幾十萬,再加上江魚那邊做自媒體賺的錢,他們家現在根本不缺錢花。
可他自己富裕了,卻不能眼睜睜看著徒弟們繼續過苦日子,他們跟著自己收蜂蜜,雖然一年也能賺個幾萬塊,但要是家里還能種蘑菇,一年再多個幾萬塊錢收入它不香嗎
還有老山坳子那邊的挑山工,往后年紀大了,這一行也做不了了,種地只能勉強糊口,要是能在自家附近的林子里種點野山菌,多了不說,一年只要能掙個一兩萬塊錢,在鄉下也能過上不錯的養老生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