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完免費的培訓課之后,江小滿他們又去參觀了合作社的菌菇種植基地。
這幾年板栗溝這邊在農大科研團隊的大力支持下,可算是把菌菇立體化種植給玩得明明白白,江小滿他們就跟劉姥姥進了大觀園似的,看到什么都覺得稀奇。
尤其是板栗溝的板栗樹,以前這板栗是最不值錢的,豐收的時候還會滯銷,幾塊錢一斤都賣不出去。
現在好了,人家不賣板栗了,直接拿祖傳的板栗樹種蘑菇。
從樹干到樹底下,不同位置能種植不同的蘑菇品種,就連倒塌的板栗樹,都能拿來廢物利用,農大的學生們在上面鑿上幾十個洞,把菌種直接種上去。
等到蘑菇長出來了,還沒等摘下來賣呢,就被村里看稀奇的游客高價買走了比單純賣蘑菇還掙錢
聽到這里,江小滿已經不知道該說什么了。
要不怎么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呢。
這些賺錢的門路,要不是有自己人帶著過來,他們怎么會知道
臨走的時候,江小滿跟對方加上了好友,還特意要了名片,打算等回去之后,再弄點上好的巖蜜,讓老爹給他雕兩樣竹雕擺件寄過來做謝禮。
人家幫了他們這么大一個忙,總不能一點表示都沒有吧
晚上,表嫂把閨蜜一家也請了過來,一屋子人吃吃喝喝,山榮就問江小滿,他們村的合作社現在辦的怎么樣了,聽說養蜂合作社和茶葉合作社都辦起來了,他老兄弟江有糧居然都混成了非遺傳承人,高興的直拍桌,恨不得明天就收拾行李,跟江小滿去郎山村看看去。
江小滿他們這次過來,本來是打算看看板栗溝這邊用的菌種怎么樣的,要是性價比高的話,他們就想先采購一批帶回去試試看的。
誰知道聽合作社的大姐這么一說,三個人,尤其是江小滿覺得,既然要把這個產業做大,最好是一開始就由官方出面,像板栗溝這樣,由村里和農大合作建立實驗基地。
這樣的話,以后新的合作社可以享受到更多政策紅利不說,技術上的難題也一并解決了。
聽到山榮說想去郎山村看看,江小滿順勢就舉起酒杯,邀請表舅和表舅媽一起去他家玩。
反正他家現在客房多,就算表舅全家都去玩,也能住得下。
最重要的是,他得趕緊回村,然后去鎮上和孫主任商量一下。
江小滿心里清楚,這事兒如果是他們提出來的,村干部不一定愿意干。
基層就這么個情況,反正每年工資都是那么多,工作干多干少對工資也沒多大影響,村干部們寧可省點事,也不想給自己惹麻煩。
再說了,加班費再多,能有他們上山撿菌子賺得多嗎
這段時間郎英的加工廠在收菌子,他們鎮上附近好多村干部也跟著一起上山撿菌子去了。
早上天不亮起床,先上山撿幾個小時,等時間到了,下山去上班打卡,下午下班再回家幫家里分揀菌子
這樣一個月下來,賺的錢比他們工資還多呢,誰還愿意無償在單位加班啊
要想把這件事給做成了,靠他們去跟村里磨是不行的,得想辦法讓鎮上當做一個政治任務壓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