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小滿看了慶山一眼,覺得村里的男人們可能需要去看看眼科大夫了。
什么眼神啊
看看人家慶山這幅甘之如飴的樣子,誰可憐誰還不一定呢。
輕輕咳嗽一聲,江小滿打開投影儀,把自己做好的新公司組織架構圖放了出來。
郎山村現在涉及到的產業實在是太多太雜了,主要也是先前實在窮怕了,什么生意賺錢他們都想去嘗試一下。
結果,嘗試著嘗試著,不知不覺就發展出了一條條支線。
這么多紛繁復雜的產業,一下子砍掉是肯定不現實的,先不說這些產業都在幫他們賺錢,就算不賺錢,這些產業背后,也牽扯到了很多郎山百姓的生計問題,不是他們想砍就能砍的。
現在,江小滿把這些紛繁復雜的產業線全部重新整合了一下,打算先成立兩家公司。
“一個是郎山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這是暫定名哈,回頭正式的注冊名稱,咱們再商量一下。”
“這家公司算是我們的主營業務,以后凡是和農業發展、農業科技有關的業務,都放在這家公司名下,包括我的茶葉合作社、巖哥和小魚的養蜂合作社、英子姐的野山菌種植合作社。”
“這個農業科技又是什么業務”山巖皺眉道。
江小滿就知道他們會問這個,笑了笑,把t直接翻到了第七頁。
“我之前就說過,咱們不能只賺一個終端的錢,一條產業鏈,能賺錢的地方其實有很多,就拿我的茶葉合作社來說,現在我們的主營業務是賣成品的小茶餅,可是茶葉這一行,賣培育好的茶樹苗能不能賺錢賣茶業做成的護膚用品、手工制品什么的能不能賺錢”
“我覺得,我們應該充分利用好縣里給我們搭建的這個產業園平臺,不要怕丟臉,直接找縣里要人以大學生村官或者農業科技公司的名義去外面招聘人才,把整條產業鏈都盤活,才能實現利益最大化”
在這幫老伙計面前,江小滿從不掩飾自己的野心。
做茶葉賣茶餅的錢他要賺。
必要的話,一棵茶樹身上的每一片葉子,江小滿都會慢慢把里面的油水給榨干。
更別提培育茶苗了,郎山現在的數百畝茶園,每年茶葉采摘季過去之后,會剪下來多少茶樹枝
要是他們能建設一個專門的茶樹育苗基地,把這些剪下來的茶樹枝利用起來,變廢為寶,培育成茶樹苗,不又是一筆源源不斷的收入
關鍵是做這個其實并不需要多大的技術含量,他都找農大的教授們打聽過了,他們茶學院就有這門課,到時候直接從農大招兩個人過來做技術指導,再從本地招幾個工人,就能做育苗生意了。
銷路他都想好了他們的小茶餅現在越來越火,生意都做到國外去了,以后茶葉的需求量肯定越來越大,單靠現在重啟的這些老茶園肯定是不夠的。
到時候他們就可以進一步擴大茶葉種植規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