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期內,棉花價格不可能低,甚至可能更高。
要知道棉花蓬松,一斤的棉花就有不少。
當然,這個棉花種子是優化過的,畝產量比這個時代的一畝地的小麥的產量還要高。小麥一斤都沒有賣到棉花的價格,那也不能這么對比。
“來一斤。”那些人覺得試一試,要是暖和,家里的小孩子也好過冬。
一個個都舍不得給大人用,就想著小孩子。也有富貴一點的人家來看看,那些富貴人家不缺錢,一買就買十幾斤。
如此一來,一個中午,就賣了七八十斤的棉花,還剩下將近兩百斤的棉花。
鎮子上,蘇秋雅和柳延波還在擺攤子賣吃食。
“那邊的棉花似乎不是很好賣。”柳延波確實看到有不少人過去,但有的人就是看棉花,沒有買。
“管他們好不好賣,我們已經買了一斤了。”蘇秋雅把那些棉花隨便扔到一個角落,就沒有想著去用棉花,誰知道那些棉花到底好不好用,“我們的錢也不是大風刮來的。”
“沒有去買。”柳延波道。
“我們以后還要有孩子。”蘇秋雅道,“不想想我們自己,也得為孩子考慮。”
“是。”柳延波微微點頭,他想著他和蘇秋雅的孩子,心情就很不錯。
正當柳玉蓮準備先去休息等明天再賣的時候,張寡婦帶著幾個人來了。張寡婦已經用棉花做成了襖子,那個棉花是真的舒服啊,小娃娃的手都沒有那么冷。
小娃娃出去玩的時候,又遇見了旁人,旁人發現小娃娃身上的襖子,覺得這襖子好,就問張寡婦。
張寡婦就說是從柳家大房買的,偏偏柳家大房那邊已經沒有多少棉花,都送到鎮子上了。于是張寡婦就帶著人來鎮子上買棉花,張寡婦也打算再買一些棉花。
張寡婦不敢在吃穿上多省錢,確定這個棉花很保暖,又用過了,她就想著之前買的還是少了。再多買一些棉花,她家里可以用,到時候去走親戚也能送點,親戚家也有小孩。
柳家大房的棉花可沒有那么多,張寡婦一家子去采棉花的時候都估算過。柳家大房請人采棉花,前面翻地、鋤草、培養液,那都要錢,一斤十五文錢真不算貴。
物以稀為貴,西北這邊沒有棉花,就算柳家大房賣更高的價格,那也有人買。
“再來二十斤。”張寡婦笑著道,“前兩天用棉花做的襖子是真的好。”
張寡婦盤算過,留下幾斤棉花送去娘家,娘家兄長幫過她家不少。其他的棉花就是做襖子,還可以塞點棉花到被子里,保暖好了,家里人少生病,這也好。
跟著張寡婦一塊兒來的人又直接道,“來兩斤,不,五斤。”
別看一些人家平時舍不得吃肉,不代表這些人家里就沒有一點存款。平時不舍得吃肉,但這冬日里的衣服得置辦,天太冷了,大人熬一熬可以,小孩子呢,老人呢。
每年,都有人凍死。要是多花幾文錢就能保暖,有些錢的人家也愿意花這個錢,沒有這個錢的人家就買棉花種子,等來年就有棉花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