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藥真是柳家那邊拿來的”村長夫人問,“還是有點用的。”
村長夫人見孫子好了不少,松了一口氣。
“是那邊拿來的,他們平時就有賣一些傷藥、藥丸子之類的。”張村長道,“他們家還是有點東西,唉,可惜那些棉花,沒有買。”
張寡婦當時確實帶了一波人去買棉花,但村長夫人當時沒有去。村長夫人當時就想著哪里有那么多保暖的東西,若是真有的話,那么冬天的時候就沒有那么人凍死。
結果呢,那些棉花是真真好用。
村長夫人都后悔了,要是他們家買了棉花,那么小孫孫也就沒有那么容易著涼生病。說到底,主要還是因為以前那些流放的人也喜歡折騰東西,不是每一個流放之家折騰出來的東西都好用,有的就是騙人錢的。
被騙過幾次后,就沒有人再隨意上當。
“買些棉花籽就是。”村長沒有多想棉花的事情,而是想到那些培養液。
張村長去地里看過,柳家大房的那些小麥跟其他人家的小麥就像是兩個物種的,用過培養液的小麥長得都快比人高了,上面還真長了不少穗,就等著看收獲的時候是不是真的麥子。
聽柳家大房的人說,開春后,二月份左右,那些小麥就能收獲。那些小麥生長得比其他小麥快,快了一兩個月的時間是有的。
“剩下的藥就留著,后面還能用。”張村長道。
“花了多少錢”村長夫人忍不住問了一句。
“五文錢,一斤肉的錢。”張村長道。
“一斤肉的錢倒是還好,去請大夫,抓藥,昨兒花的可就不只是五文錢。”村長夫人嘀咕,“早知道這藥這么好用,直接去買些藥就是了。”
“人家都還說要讓看大夫的。”張村長道,“不是什么病吃了這藥丸子就有用。”
“話是這么說,可這藥便宜啊。村子里多少人傷寒了,著涼了,都不敢去看大夫,就是自己熬一熬。”村長夫人翻白眼,“這藥便宜,用得起的人也就多。”
村長夫人這么一琢磨,便認為柳家大房遲早能更好。要是其他人有了這樣的藥方子,極有可能就賣更高的價格,哪里可能這么便宜。
好在尋常人傷寒了,很少去找大夫看的,這些藥丸子、枇杷膏倒也沒有影響到那些醫館的生意。
鎮子上的一家醫館從柳玉蓮這邊拿了方子之后就開始制作藥,柳玉蓮沒有收藥方子的錢,就是要讓醫館薄利多銷。醫館的大夫也不是那等子惡人,既然這些所謂的感冒藥、止咳糖漿用的藥不貴,那么他們也就便宜一點賣。
醫館的人制作的藥沒有柳玉蓮的好,但藥效也是夠了。
那家醫院也懂得推銷,加上大夫時常出診,也就能讓更多人知道這些藥物。
不過這都不是柳玉蓮關心的事情,柳玉蓮正琢磨著是不是得去地里瞧瞧。就聽見院子里的聲響,小侄女在玩耍的時候撞倒了水桶。
古代的木質水桶比較重,不是后世的塑料水桶。
柳玉蓮出院子的時候,謝婆子已經把小柳佳抱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