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秋雅不管豆腐最開始是誰先做出來的,也不管是不是大房賣出去的方子。別人都做了,她為什么不做呢,能賣一點錢是一點,她做的豆腐還好看,又嫩又好吃,買的人也多。
若不是做豆腐花的時間多,蘇秋雅還可能多做一些。關鍵是做豆腐耗費的時間太多,還不如他們做其他的東西賺的多。
“剩下的幾塊豆腐,給隔壁鄰居一塊。”蘇秋雅還懂得人際關系,不過就是自家做的豆腐,不值幾個錢。別人瞧見他們送東西,也會覺得他們的品性好,以后也能有幫襯。
誰能保證就不需要左鄰右舍的幫助,就算不需要這些人幫助,打好關系也好。
“好咧。”柳延波便把豆腐放在碗里,送去給左右鄰居。
人家說這怎么好意思呢
柳延波邊說這都是沒賣出去的
實際上,人家都懂得,哪里是沒有賣出去的,豆腐很好賣。鎮子上的人不少,再多賣一會兒,那些豆腐就賣光了。
左鄰右舍拿到豆腐都很高興,他們原本還想著要不要去買一塊豆腐。這一塊豆腐比較大,正適合做成一碗菜。
等柳延波回來,蘇秋雅拉著人摸一下手,“手都冷了,也不知道穿厚點。”
“沒事,多做一些事情就暖和了。”柳延波道。
“今天,還有人在那邊說棉花的好。”蘇秋雅嘆息,“若是早知道那棉花真的那么好,就給你做一件棉襖了。”
蘇秋雅就想白白浪費了那十五文錢,一斤棉花,到最后,卻讓老鼠拿去做了窩。
“家里的那些地,還是佃出去。”蘇秋雅道,“你我都沒有時間回去中地,你也該多讀書。娘以前也沒有做過那些活,還是別做了。還有家里這么多活,也得找人幫襯,你說說,找誰比較合適”
“三弟如何”柳延波問,柴姨娘的兒子不好賭,跟四房的人不一樣。四房的柳延慶好賭,讓這樣的人到鋪子做事,指不定要出大事情,讓三房的人來幫忙就好點。
“就是三弟妹有點嘴碎。”蘇秋雅感慨,之前,他們這一房燒老鼠做窩的棉花,也就是柴姨娘看到,柴姨娘跟她兒媳婦說了,結果村子里的人都知道了。
“其他人也有嘴碎的。”柳延波道,“她要是不好,你說說。”
“也成。”蘇秋雅點頭,“丑話說在前頭,親兄弟明算賬,一個月的月錢,我們出的也不比外面少。更多的,也就沒有了。”
這鋪子又不是三房開的,是二房辛辛苦苦開起來的。
蘇秋雅不可能讓三房的人白白來分錢,要是三房的人想白白分錢,那就甭來了。
“當然,一開始就得說好。”柳延波也不想等到以后出事了再折騰,一開始就說話比較好,“那我明天再回去一趟,后天就除夕了,倒不好再去說。”
柳延波想著早一天說好,三房的人早一天來干活,那么蘇秋雅也就不用那么辛苦。他們現在又要做吃食,又要收錢,還得招呼一下客人,挺辛苦的。
“行。”蘇秋雅沒有意見。
等到第二天,柳延波果然去了三房那邊,跟三房的人說了讓柳延遠去二房鋪子做事的事。
“就是固定的月錢,要是那個月的生意好,再多給你十來文百來文錢。”柳延波道,“一個月的月錢是半兩銀子。”
半兩銀子,那就是五百文錢,在這個西北,一個月能賺五百文錢,那已經很不錯了。
三房的人又不會中地,總不能一直靠著老娘和妻子做繡活去賣。柳延遠在讀書方面也沒有那么高的天賦,好在就是還算能老實做一些事情的。
“定下來就好。”柴姨娘眼珠子轉一轉,“要一個人還是兩個人住你們那兒嗎”
“一個人。”柳延波道,“忙起來的話,太累了,可以住在那邊。不過住的地方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