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玉蓮打算織毛衣,她之前說過要織毛衣給何錫元的。
羊毛線織出來的毛衣又不是繡品,價格沒有那么高,就是羊毛線織出來的毛衣保暖效果好。羊毛線適合尋常百姓去買,只要多制作一些毛線,那么百姓們就不用擔心缺少保暖的東西。
朝廷之前推廣的冬衣,主要是用一種樹木做出來的類似紙的衣服,再在里面夾著雞毛、兔毛等物。
有羊毛、棉花之后,這就不一樣。
棉花的種植范圍可以很廣,棉花的保暖效果又好,處理起來也簡單,比羊毛簡單多了。這不代表棉花的價格就會低很多,有時候不是看這種東西多不多,還是得看實用性。
一斤棉花能填充幾件襖子了,而一斤毛線能織出多少件毛衣啊。一件毛衣的保暖效果不一定就有棉花填充的襖子好,毛衣也不適合穿在外面,棉花襖子更適合穿在外面。
對于百姓而言,棉花更好。至少百姓能多種棉花,他們能直接用棉花,羊毛就算了吧。
但要是有人制作出羊毛線來,其他人也可能用。
當柳母見到柳玉蓮拿那么多羊毛線回來,驚奇,“你要都用了”
“看看吧。”柳玉蓮道,“一個人兩三件,讓那些下人們跟著學。”
柳玉蓮不可能一個人把毛衣治好,她想要過膝的羊毛衣,這樣好看。至于那些男款的就沒有必要那么長,他們難免要多運動一下,但可以弄高領。
“現在天氣還冷,趁著現在織毛衣。”柳玉蓮拿起一捆毛線,“等到了冷的時候再來織就晚了,織毛衣也需要時間。”
“你都折騰了那么長時間。”前前后后都折騰了兩個月的時間了,柳母感慨,“誰為了一件衣服折騰這么長時間的。到了這個地步,還得織”
柳母真覺得這太麻煩了,那些羊毛還有些重量。
“保暖就好。”柳玉蓮道,“還能做手套。”
“行,做。”柳母哪里能做不能做,都到了這個地步,那就做。
柳父回來看到那些毛線,還拿起毛線看看,“這就是羊毛做的”
“對,就是羊毛做的。”柳玉蓮早已經找好了竹子做了織毛線的竹針,“這些羊毛線也好放,可以運送到其他地方賣。”
“送些去京城。”柳父道。
“都準備好了。”柳玉蓮記得她父親說過的話,那就是有新鮮的玩意兒要送進宮去。有好東西,送一送,那才容易獲得更多的好處,“還準備了兩個人,她們會織毛衣。”
那兩名女子是貧苦女子,年紀比較大,又沒有家人,她們愿意去京城。
柳玉蓮想著不能光光送毛線不送人,那些人不一定就懂得織毛衣。再送兩個人進京,這兩個人可以教會其他人織毛衣,她們不用進宮,教會人之后就留在景寧侯府。
畢竟皇宮是吃人不吐骨頭的地方,柳玉蓮沒有想著把她們送進宮去。
“等她們教會其他人,就留在侯府。”柳玉蓮特意跟柳父,免得柳父寫折子的時候沒有寫上去。
“都記著。”柳父記得柳玉蓮的話,沒有要把那兩名女子送進宮。
“主要是織毛衣也不是多難的花,等她們學會了,她們就能弄出更多的花樣來。”柳玉蓮想宮里的繡娘非常強,她們學織毛衣,那就更快,還能舉一反三。
“給成國公府也送一些。”柳母道,他們上一次送給成國公府的東西應該到了。可他們送的那些東西,也不算多值錢。
成國公府,老夫人看到了柳家送來的那一件雙面繡,她就非常喜歡小貓咪雙面繡,小貓咪還很鮮活,看上去很有靈氣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