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沒有想到三皇子竟然會這么做,“你的手在抖。”
“抖不抖,不抖。”三皇子這么說。
三皇子說完這話,他抖得更厲害了。
“你繼續抖吧。”皇帝幽幽地道。
“”三皇子確實還在抖,嗚嗚,他控制不住自己。
西北,岑家被流放了大半年,他們在這邊的日子過得不大好。他們種田的水平不行,好在有培養液,否則,他們收獲的糧食就更少。
“父親,孩子是不是該讀書了”岑家就有人問。
岑三老爺也知道該讓孩子讀書,哪怕三代不能參加科考,孩子也得讀書。若是孩子不讀書,那么等以后,后代子孫又怎么可能好好讀書呢。
“是得讀書。”岑三老爺道,“自家教導吧,好歹也曾科考過,有過功名。附近是否有人要讀書,也可一起。”
“得收束脩吧。”岑三夫人問。
“看看吧。”岑三老爺想著自家的日子過得沒有那么好,家里缺錢。
可是他們是罪臣,不見得有人愿意跟著他們讀書。有的人可能就覺得他們的品性不好,畢竟讀書人的品性很重要。
那就只能試一試,他們要是不試一試,又怎么能知道結果。
“等過年后再說。”岑三老爺道。
“也是,過一個好年要緊。”岑三夫人道,“免得生出其他事端。”
而柳延慶就是時不時抱著女兒去學堂,哪怕女兒還小,也得讓女兒聽一聽。孩子還小,但是潛移默化。
石元村的人都知道柳延慶喜歡帶著孩子去學堂,學堂的夫子倒也沒有阻止柳延慶。
“這出身侯府的人果然就不一樣。”張寡婦感慨。
“是。”史氏附和,“就要過年了,您說是不是要多做一些吃食,還是跟往年一樣。”
“多準備一些吧。”張寡婦道,“等你們生了孩子之后,讓孩子也去讀書。”
張寡婦想家里又不缺那點錢,最主要的是讓孩子能多讀書。不管孩子以后在讀書方面有沒有天賦,都得讓孩子去讀一讀,等到以后,孩子沒參加科考,孩子也能做別的事情。
史氏摸摸肚子,她還沒有懷上孩子。
“不用著急,你還年輕。”張寡婦道,“女子早早生孩子未必就好,那些年輕女子,有的人生的前面一兩個孩子都夭折了。這就說明不該太早生孩子,不著急,不著急。”
“孫媳也不是多著急。”史氏笑著道,“就是想著這日子越過越好,有盼頭。”
“可不就是。”張寡婦道。
張寡婦家以前沒有這么富裕,多少人家都不敢把姑娘嫁到張寡婦家。那就是因為他們覺得張寡婦很兇很厲害,還有就是張家窮。
哪怕張家人多,人多能干更多的活,可是沒錢,窮,那就很難養人。
在張寡婦家好了之后,就有人后悔沒有早早把女兒嫁到張寡婦家。等張寡婦現在再去給她孫子說親,張寡婦就更挑。
張寡婦就是想給孫子找能干活的那一種,還不挑事情的。像林三姑娘這樣的孫媳婦,張寡婦認為有一個林三姑娘就夠了。
他們總不能時時刻刻就去鎮壓別人,不好過一段時間就處理這些事情。
“不管你們以后生的是女孩,還是男孩,都得去讀書。”張寡婦又道,“別想著到時候把女孩子隨便養養就嫁人。”
“”史氏想著家里的那些妹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