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對于居住在森林小屋或樹屋里表示接受良好,還有不少本身就愛貼近大自然的種族很是喜愛這種房屋。
所以在領地進民意調查中,大部分都表示支持領主大人的想法。
而占據領地近一半人口數目的人族們也對此沒什么意見,人的適應能力是很強的,不過就是住個樹屋而已,里頭的供水,排污等設施也很齊全,生活方便,且又不是讓他們露宿野外,大家也都可以接受。
當然,一種東西有人喜歡肯定也有人不喜歡。
領地內肯定有些人不喜歡住在真正的原始森林內,這也沒關系,他們領地內還有其他類型的房屋。
空地上的民居,居民樓,宅基地上的自建房等,可隨意憑個人喜好與能力選擇。
老規矩,這些新建設出來的民居全都是出租屋,只租不賣。
但考慮到有部分領民們不想申請宅基地自己建設房屋,又渴望擁有屬于自己的一套房子,所以顧米在經歷這些日子的思考之后,還是做下了一個決定。
賣房子
她之前不打算賣房子一是因為領民們買不起,二是領地建筑會隨著領地而升級,在初期將房子賣了不劃算,三是領地不差錢,沒必要賺這一筆錢。
但現在時局不同了。
不少領民們的生活富裕起來,在溫飽問題解決后,他們手頭有了更多的余錢,也有了更高的追求。
也不知道是不是因為他們的領主是種花國人,顧米發現自家領地內的領民們對于房子有種莫名的執念,也或許是有不少與她來自同一個國家的幸存者們在群體間無意間宣揚了這種思想
不管如何,身為一位合格的領主,就不該忽視民意的渴求。
所以顧米決定開放居民樓的房屋購買。
她之前去查驗過,確定了居民樓的升級不像其他建筑物那樣還會擴張占地面積,而是只會往上加蓋樓層。
這就意味著每一套房子的總面積是不變的,如此售賣出去的話,領地也不會因建筑升級而導致虧本。
所以如今為難的還是房屋定價的問題。
這個需要回頭找張蓉等負責領地財務的人來商議,不能由顧米一個人來隨便定價。
主要是她總是不在領地里,對于領地內部的真實物價與領民消費水平雖也有個大概了解,但實際上還是不夠清楚。
她知道,高層的一個小小決策都會影響底下的一大波人,所以在做出什么決定之前,顧米都會經過一番深思熟慮,或者集思廣益,一定要謹慎再謹慎,以免犯什么錯誤。
領民們犯錯,有她,有領地給兜底。
領主犯錯,可就沒人給兜底了。
解決完了領地的住房問題,顧米在里頭選了一條寬敞的街道,沿街建設了30間商鋪,一邊15間,中間還穿插了10間飯館與2間裁縫店,并加了兩間托兒所,一間蛋糕店與一間咖啡廳,在居民區內部形成一條小商業街。
這是為了方便領民們日常生活所需。
畢竟領地擴大后,住在居民區與商業區交界處的人家還好,那些住在居民區內部的人要想出去大商業街購物買菜什么的,就不是很方便了。
居民區內部商業街建成,顧米又思索了一下,然后將升級所得的唯一一所高級孤兒院也安置在這里,就在其中一間托兒所隔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