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長的確在考慮,就是舍不得銀子。
顧爺爺和顧奶奶從村長家出來,兩個人都有心思。
顧奶奶在顧爺爺面前,性格是比較任性的。所以一出了村長家,顧奶奶就道“咋辦啊,咱們對魚塘也不了解,選哪個地方也不知道,咱們也沒認識漁民啊。”
顧爺爺想了想,心中有了打算“去找漁民。反正養魚的話,我們也要去漁村看大魚,干脆去看魚的時候,請教一下漁民,最好能把漁民請過來。”
顧奶奶一聽“那你去啊”她有點不放心。老頭子一輩子也沒出過鎮,他去漁村的話真的可以嗎
顧爺爺道“我和老二一起去。”本來想帶上老大的,但是想了想老大家就老大一個男子,如果出了事情咋辦二房就是老二出了意外,家里還有顧森和顧木。
顧奶奶一聽,還是不放心,她道“我跟你們一起去。”
顧爺爺可不敢答應“你去了家里怎么辦”
顧奶奶也不放心家里,所以她咬咬牙道“那你再叫幾個人一起,咱們付雇傭的錢,一天十六文。”
“花那個冤枉錢做什么”顧爺爺不舍得。
顧奶奶哼了聲“圖個安全,人多就不怕事,錢還能重過你的命”
顧爺爺當然也不想死的,他也沒活夠啊。“那叫上大哥家的”
顧奶奶覺得可以“嗯。”原本他們二房和大房、三房的都沒怎么說話了。自從分家之后,老太爺兩口子還在的時候,過年時一起吃頓飯。后來他們去世了,除了紅白喜事,他們和大房、三房就不走動了。
當然,二房和大房三房也沒什么矛盾,主要是沒分家前顧奶奶太厲害了,管著顧爺爺不肯吃虧,分家之后大房和三房也不樂意跟二房走。
但是,半個月前稻谷豐收的時候,大房和三房都來借耕牛了。大房來借是因為上次顧大爺和顧大田送斷腿的顧爺爺去李大夫那里,兩家才開始有了走動。不過大房也沒白占二房的便宜,他們借了牛車,第二天割了青草回來,借了幾天牛車,割了雙倍天數的青草。
同時,前幾天玉米豐收了之后,玉米秸稈磨成了糠,大房也拿來一百斤。
因為大房借了耕牛,三房也跟著來了。畢竟是兄弟,大房來借耕牛,三房不來,也顯得見外。而且,三房人口少,顧三爺今年四十五歲,前頭兩個女兒,第三個才是兒子,兒子顧大土今年二十歲,去年成親的,還沒有孩子。顧三奶奶為了一口氣拼著命想生個兒子,結果身體沒調理好,孩子也掉了兩個,所以顧大土出生之后,她身體也不好。
于是,顧三爺家能干活的就顧三爺父子和顧大土媳婦。可顧大土媳婦家里也要搭把手,所以田里地里的事情顧三爺父子還真忙不過來。以前顧奶奶家沒有耕牛的時候,顧三爺父子自己下地,慢是慢了點兒,但是也總能忙好。現在自家親二哥家有了耕牛,大哥那邊又來借了,顧三爺也厚著臉皮來借了。
家里的牛是顧老二管的,他自然沒有不借的。不過顧三爺也學著顧大爺,借牛之后青草和玉米秸稈糠都送來了。
所以顧家三房也算走動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