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縣太爺還沒有看喜報,聽師爺一說,趕忙拆了喜報,“好好好”他一連說了三個好字,然后那張臉上的笑容怎么都壓不下去,“沒有想到在本官任職期間,不僅出了男小三元,連女小三元也出了,真是可喜可賀啊。不僅如此,就連顧家姑娘的名字也在上面。”
師爺“這羅小三元是顧姑娘的好友,朱小三元是顧姑娘未來的姐夫,而顧姑娘又是白公子的未婚妻,這顧家未來的門庭無可限量啊。”
縣太爺一聽,可不是這個理嘛“可惜了露薔的年紀不適合和顧家的兒子們說親,不然和顧姑娘的弟弟定個親事也是美事一樁。”便不說顧家會不會大富大貴,但是耕讀人家,又有白公子撐腰,這日子也不會差。姑娘家嫁過去了,娘家也有底氣,這日子肯定能過好。不過他的女兒雖然不合適,但到底和顧姑娘也是同窗一場,要叮囑她不要斷了和顧姑娘的情分。
縣太爺這樣一說,師爺倒是動了心思。師爺是地地道道的本地人,和縣太爺這種朝廷派來任職的外地人不同。師爺在這里已經做過好幾任縣太爺的師爺了,所以他年紀也不小了。師爺的女兒自然和顧家弟弟們不配,但是他有孫女啊。
其實,由此打算的不僅僅是縣太爺一人。
此前何湘說過榜下捉兒媳婦的例子,這是真實存在的。縣城有一戶人家,姓溫。溫家是洪旗縣有名的大善人家,溫老爺除了正室之外,還有六個小妾。這要是在一般富貴人家,六個小妾也不算多,但是在溫家這種大善人家,確實不少了。
但是溫老爺納妾,并不是因為他重色,而是因為他一直生不出兒子。好不容易第四房的小妾生了一個兒子,可后面娶的第五房、第六房的小妾又沒有動靜了。于是,溫老爺也死心了。然而,也不知道怎么回事,溫公子生來不聰慧,走路比別人慢、說話比別人慢。而今十六歲的人了,還跟七八歲的孩子一樣。
古人稱呼這種情況為傻子,現代人稱呼這種情況為弱智。
兒子有些傻,自己又生不出兒子了,那怎么辦偌大的家產不能打了水漂啊。所以溫老爺也想到了榜下捉兒媳婦。
既然是榜下捉兒媳婦,溫老爺就想找個最好的,那便是女秀才。所以昨天院試揭榜后,溫老爺派去府城觀察院試揭榜的下人便把榜單上的人名抄了下來,連夜趕回了洪旗縣。
今日一大早,溫老爺就開始看起了這榜單的名字。
溫官家“老爺,這次女子院試通過的人數有六十名,這六十名當中,只有十二人是我們洪旗縣的,您看少太太的人選是從洪旗選找,還是放眼整個府城找”
溫老爺道“先從我們洪旗縣找,都是一個縣里的,能近一點,也能了解的多一點。”
溫官家道“那小的拿著這份名單去縣衙那邊打聽一下,看看這名單上的姑娘那些是定了親的,哪些是沒有定親的。”
溫老爺“嗯,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