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勇侯知道白謹亦回來的時候,已經是傍晚從衙門回來之后,是管家說的。
智勇侯聽到兒子回來了,自然是高興的,不過“謹亦人呢你可算回來了,我有很多事情要跟他聊聊,你去叫他過來,我在書房等他。”
“這”管家有些為難了,“二公子一回來就帶著福靈鄉君走了。”
智勇侯是知道今天顧靈上門拜訪的,不過這是婦人的事情,他一個當公公的自然要避嫌,所以他照樣去衙門了。“跟著福靈鄉君走了那應該去胡同巷了,你去胡同巷叫他,就說我找他有事情。”
“這個”管家有些為難。
智勇侯“怎么還有其他的事情”
管家不敢隱瞞“在二公子回來之前,正院里發生了一些不愉快的事情,二公子才一來就帶著福靈鄉君走了。所以您如果要叫他過來的話,屬下還不知道能不能成功。”
智勇侯不接了“發生了什么意外”
管家道“屬下在二公子走了之后,打聽了一下,事情是這樣的所以您看”管家把當時的事情說了一邊。其實侯府內部的事情挺好打聽的,因為侯府不嚴厲,也沒那么多規矩。畢竟是才發達的家族,而且家里的人都是沒什么見識的,所以也不講究。就算柳盈想定規矩,但因為白家人的性格,也很難定規矩。
智勇侯的臉色沉了下來,我跟二房打過招呼了,讓他們管好侄女,怎么還發生這樣的事情智勇侯道“去叫二爺過來。”
官家“是。”
白二叔也剛從衙門回來,雖然他的官職低,但是他很喜歡去衙門,對于這低級的官職他也沒有意見,他沒念過書,認識的幾個字還是后來學的,所以他知道自己是沒有本事當大官的,因此對現在這個清閑衙門的官職很滿意。他每天積極去衙門,并不是“上班”多積極,而是因為他是貴妃的哥哥,享受在衙門里大家恭維的態度。
“二爺,官家來了,找您。”
二房幾人在吃飯的時候,下人來報。
白二嬸一聽智勇侯找來,她心頭一緊,不過她沒向白二叔說起顧靈的事情,不知道智勇侯來這里,是不是跟顧靈的事情有關,所以她很緊張。可是她又覺得智勇侯沒道理為顧靈一個沒過門的兒媳婦出頭啊。
“大哥找我”白二叔趕忙道,“我現在就去見大哥。”
書房
“大哥。”白二叔進了書房,他對智勇侯這個大哥是非常尊敬的,又尊敬又畏懼,跟宮里的貴妃小妹一樣。
智勇侯道“我叫人把飯菜拿到書房來了,我們兄弟倆喝一杯。”
白二叔道“大哥真有雅興,當兄弟的一定喝。”
兄弟倆都是自己人,也不拐彎抹角。吃了飯、喝了酒,白二叔就直接問了“大哥,你特意找我吃飯,現在飯吃好了,酒也喝了,你有什么事情直接給我說吧。”他不是個啰啰嗦嗦的人,就喜歡直接的。
智勇侯了解他的性格,也不拖泥帶水,就直接把今天的事情說了“這件事,你怎么看”
白二叔道“所以大哥是覺得侄女不如未來兒媳婦重要”這倒是不是說白二叔有多疼白望好這個女兒,相反,女兒的事情他從來不管。不過畢竟是女兒,現在智勇侯為了顧靈的事情怪他女兒,他當然也不高興地。他覺得顧靈是外人,白望好是白家人,自然不如白望好重要。
智勇侯道“我怎么覺得不重要,重要是娘娘怎么覺得。福靈鄉君有個對皇上、對朝廷、對百姓有功的爺爺,這份功績很大,大到足以幫助娘娘。福靈鄉君有個好的未婚夫,也就是我的兒子你的侄子謹亦,娘娘看重錢家的關系網,這份關系網也可以幫到娘娘。可是,望好又有什么這是現實的角度。如果站在人情的角度來說,望好在質問福靈鄉君算個什么東西的時候,可曾想過,我兒子算個什么東西在我家,問我兒子算個什么東西二弟,你這女兒,要好好教教了。”
坦白說,智勇侯是感激當年災荒的時候,二弟支撐著一家,所以他愿意照拂下去。但是,白望好這個侄女確實需要管教。
白二叔沉默了一會兒“我知道了,我會管教他的。可是大哥,謹亦的心可不在白家。”
聽到白二叔這話,智勇侯道“不管怎么說,他都是白家的子孫,這是撇不開的血緣,如果到時候需要他的話,他還能不幫助”不怪智勇侯這樣想,在這個古代社會,都是父令如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