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靈點點頭,又看向顧爺爺“爺爺,大爺爺三爺爺他們可習慣當隊長”
每個村開荒一百畝田地,不可能叫村長一個人管,所以選了五名隊長出來,每人負責管理二十畝,同時,之后播種、豐收等也都是隊長負責。其實就相當于六十年代的生產大隊,大隊長是村長,后面還有小隊長。
不同的是,六十年代雖然有自留地,但是根據人口分到的自留地很小,而現在在公有制計劃中,不影響老百姓私下的土地買賣,所以也就不存在老百姓把糧食上交,自己沒有糧食的情況了。
每個村五名隊長和村長顧靈是給月例的,一個月三百文,也算是對他們額外的補貼。顧靈算過,暉武帝私下給的十萬兩銀子足夠用,畢竟老百姓的工錢不用給,用稅來抵扣,所以十萬兩銀子的主要花費就是村長隊長的月錢,以及到時候采購糧食種子的錢,花不了那么多。
其他村的小隊長是其他村自己選的,村長上報的,顧靈沒有管,桃水村的五名小隊長中,一名是顧大爺爺、一名是顧三爺爺、一名是顧大伯,另外兩名是別人。
大家選擇這三人的原因也簡單直白,他們是顧家人。當然了,這三人也是干活一把手,如果他們是個懶惰的,做不了榜樣的,就算桃水村選了他們,顧靈也會反對。但家人親戚自己是能干的,她也沒有理由阻止。
顧爺爺道“他們很習慣,挺好的。關于這件事,爺爺就不說感謝的話了。”孫女有出息了,能照拂顧家親戚,他自然是高興的。平日里他從來不會開口,讓孫女幫忙,因為他知道自己的小家才是最重要的。但是孫女能照拂到,他心里還是感動的。尤其是大哥、三弟、還有老大的臉上也洋溢著笑容,顧爺爺就很欣慰。
說到這個,屈氏也道“對對對,閨女啊,你舅舅他們也當了隊長,這也得多虧了你。”
不僅僅是顧家屈家,還有顧奶奶的娘家崔家,也得了隊長的身份。
舉賢不避親,顧靈就是不避諱。
轉眼間,兩個月的時間過去了,現在是六月底了。
這兩個月里,每個村的百畝田地都已經開墾出來了。又恰巧是種植秋玉米的時間,所以顧靈安排老百姓在坡地種植玉米。玉米可是公有制坡地的第一批糧食,等到了八月,就水田里就開始種植稻谷,然后養魚。
到了八月份開始,吉祥鎮的每個村的公有制田開始種水稻了。不管是玉米還是水稻,都是老百姓拿手的,所以種植的過程是非常方便的。
所以開墾至今,顧靈倒是沒多費心。其實最讓她費心的是種植棉花,她們手中目前沒有棉花籽。
棉花的種植有幾種方式顧靈不知道,但是書上有最原始的種植方式,那就是用棉花籽種植。但問題來了,棉花的豐收期是九月份、十月份,也就是說,現在的他們手中沒有棉花籽。洪旗縣的棉花是域外商人運過來的,所以顧靈讓洪旗縣做棉花的商人聯系熟悉的域外商人,讓他們送棉花來的時候,把棉花籽也帶來。這對洪旗縣的商人來說倒不是難事,反正域外的商人每年會來好幾次,在棉花豐收前,他們都會遇上。
“顧大人,這八十畝的玉米如果都豐收了,摘玉米粒下來,每畝得有三百五十斤,那八十畝的話,兩萬八千斤了,這么多玉米到時候都運到京城嗎”村長跟著顧靈一起在巡邏玉米的長勢。
顧靈道“不,把玉米粒磨成粉再聽皇上的安排,玉米粒磨成粉要儲存。”
村長點點頭“這倒是,那剩下二十畝的稻田里養的魚可不少,朝廷中官員也吃不了那么多。”
顧靈“魚可以曬成魚干,到時候送到邊關給將士們補身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