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謹亦還沒吃早飯,于是一邊吃早飯,一邊和顧奶奶說著軍營里的一些瑣事,他對長輩一貫是有耐心的,顧奶奶很喜歡長見識,所以聽的也認真,直到錢夫子也來了。
錢夫子是來問私塾的事情。她是樂意來北關和外甥一起生活的,但前提得有事情做。
“老師來了。”顧靈起身,“老師來這邊坐,可還要吃點”
錢夫子擺擺手“我去坐火爐邊烘烘手,你且坐著吧,我就是來了解一下私塾的事情。”
顧靈已經吃好飯了,也去了火爐子旁邊和錢夫子一起烘著手暖身子,一邊解釋私塾的事情“我打算建造一個私塾,以招收軍營將士的子女為主。”北關和別的地方不容,或者說朝廷中都是重文輕武,看不起武將,但是北關因為武將多,甚至很多武將還世襲,所以北關是重武輕文的,也因此,北關人被說成“土著”,就是鄉巴佬。當然了,也有文人不喜歡待在北關,但凡有些出息的,都會離開。因為有條件的,誰愿意留在這里
北關當然是有私塾學堂的,好壞且不論,顧靈鄉建學堂,一則讓錢夫子有事情做,二則招收軍營將士家的子女,算是福利,不用學費,但其他的花費要自理,總不至于叫她承擔一切。
顧靈和錢夫子說著自己的規劃。
錢夫子聽了覺得這個主意好,如此安排,也能叫將士們安心。
等白謹亦吃好飯,他陪著錢夫子聊天,聊的自然是白家的一些事情,錢夫子還不知道,顧靈去見顧爺爺等人了。
顧爺爺和顧大爺等人正在聊天,顧靈來了正好。“爺爺、大爺爺、三爺爺、舅爺爺、二舅舅。”顧靈每個人叫了一遍,“我這次邀請你們來北關,主要是培育棉花的”她把自己的計劃說了一遍,“你們先休息兩天,回頭我把本地的老農民叫來,和你們一起熟悉熟悉,等過了年,大家就要忙碌起來了。”
顧爺爺等人聽了顧靈的安排,也算放心了,他們別的事情不懂,但種地自然懂得。
兩天后,顧爺爺等人緩和過來了,顧靈就邀請了本地的老農民過來談培育棉花的事情。
公有制計劃有縣令帶著老百姓執行,有規劃書參照,也用不到她盯著,她只是時而監督一下,培育棉花才是她真正要做的事情。
同時,白謹亦也沒閑著,他帶著休息的將士在縣城外的空地上蓋大樓,不,蓋將士子弟私塾,勞力就是當天休息的將士們。至于錢,還是皇上的那一筆十萬兩銀子的私房。這筆私房皇上沒有收回,顧靈去哪里就當作是哪里的流動資金。
縣城外空地大,北關私塾建在外面倒是沒什么不妥的,畢竟北關的第一防線是軍營,有軍營在就算私塾在外面也是安全的。
私塾的圖紙是顧靈畫的,畫了兩層樓的,一共兩棟,每層十間屋子。此外還有操場,操場里面有蹴鞠場,操場是為了學生們把晨跑也安排上,鍛煉身體很有必要。除了兩棟教學樓之外還有宿舍樓,食堂等等,都有安排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