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衣服幾天沒洗了?都已經皺巴巴的,要么趕快去換一件,要么就滾回你的狗窩別出來!我們溫家丟不起這人!”
這些話以及與這些類似的很多話都是關海珊經常會對楊牧說的。
楊牧在以前覺得關海珊非常討厭。
可為了不得罪她,從而能給溫思佳好印象,他開始一點點改變,讓自己變得像個紳士。
久而久之,兩年之后,他的一身邋遢氣基本都沒了。
就算如今這樣翹著二郎腿,抽著煙,大咧咧說話,看上去其實也沒多難看,反倒是有股子江湖氣質。
這些東西并不是與生俱來的,是后天鍛煉培養的結果。
楊牧最近一段時間意識到了這個問題,這是他愿意和丈母娘拋棄過往恩怨的原因之一。
人總在成長,當懷有一顆感恩之心去理解這個世界,人們總會發現,其實有些時候那些感覺對我們的好的人,反而是害了我們的人。
那些感覺是我們仇人的家伙,卻是人生道路上不可多得的好伙伴與指路人!
楊牧所以能夠想明白這些,是因為回想起四年前,一個老頭子給他講述的故事。
老頭子其實不大,五十歲出頭,在一家鈑金廠里做噴漆的師傅,楊牧進廠后就跟他一起學手藝。
老師傅沒事喜歡抽煙喝茶打屁,經常會抱怨一些事情。
楊牧當時不太愛說話,但會靜靜聽別人去說。
一天下午,老頭子接了個電話,之后熱淚盈眶,哭的如同孩子。
楊牧走過去安慰。
安慰一會后老頭子不哭了,開始講述起他的故事。
在老頭家有兩個孩子,他是老大,是家中第一個孩子,五年后又有了個弟弟。
從小做哥哥的就懂事乖巧,做弟弟的卻很淘氣。
大人們自然也就喜歡哥哥,時常教訓弟弟。
兩個孩子成年后,都在農村生活,日子過得平淡卻也還算是愜意。
哥哥那時很有理想,想去南方發達的城市闖蕩一番。
其實這個想法不錯,可爸爸媽媽覺得哥哥太老實,害怕他出去被人騙,害怕他出去被人欺負,害怕他做事沒有方法最后承擔太大的壓力!
于是在他們的阻撓下哥哥沒能離開村子。
弟弟當時也想出去,爸爸媽媽也阻撓,說城市太亂壞人多,不讓他去。
弟弟無奈,也只能不離開。
在這之后,弟弟遇到了個人。
那是他的勁敵,叫秋生,從小兩個人就在村子里打架。
而秋生去城里混了兩年,回來時用的是蘋果手機,在弟弟面前嘚瑟了一番,說那手機價值七千多塊!
弟弟當時就傻眼了,什么手機那么貴,竟然要七千多?
秋生看到弟弟的表情,嘲諷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