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與其說蘇揚跟學生們探討為何讀書,不如說他在想辦法激發眾人讀書的內在動力。
很多人都是被動的讀書學習,家長的叮嚀,老師的督促,同學們之間的比較。
他們卻往往忽略了,內心的驅動力才更為重要。
其實一個班級的同學,除了極少數的高智商外,大家都相差不了多少。
之所以成績相差那么大,自然是因為是否候勤奮,或者學習方法是否妥當。
很多人成績差,不是因為他不夠聰明,而貪玩不想學習,或者說厭惡學習,或者認為學習沒用。
對于一些人來說,能夠混著初中畢業就可以了。
這就是他們的自我限定,這個限定一旦有了,自然是不會把學習放在心上。
“蘇揚哥,我們村有個人小學沒畢業,現在有兩個工地,開車寶馬車,在縣城里有三套房子,混的可好了。但我們村有一個大學生,畢業在云海一個月才四千塊錢,房子都買不起。”一個男生站起來說道,“所以我覺得,讀書學習也沒什么用。”
“你說的現象的確存在。”蘇揚說道,“現在,大家先看一下我手中的紙。”
學生們抬起頭來,看到他在白色的紙中間,畫了一個硬幣大小的黑色圓圖案。
他們一臉懵逼,不知道看這個干嘛。
就連劉堂等老師們也有些疑惑,面面相覷。
“大家請說一下,你們看到了什么”蘇揚問道。
“一個黑色的圓”幾乎所有人都異口同聲的說道。
“大家都只看了這個黑色的圓,卻沒有看到這黑圓之外全是白色”蘇揚敲了敲手中的白紙,“人總是喜歡把群體中一些個例放大,卻忽略了比例的問題。”
劉堂聽到之后,眼睛一亮。
一些老師也是暗暗點頭,贊賞不已。
蘇揚看到有些學生還是沒聽明白,繼續說道,“一百個小學沒畢業的人,有一個混好了,大家往往把注意力放在這個混好的人身上,認為讀書無用。”
“一百個大學生有一個混的不好,大家卻會說,你看,讀大學的確沒什么用。可他們沒有看到那九十九個小學沒畢業的人,現在都過著怎樣的生活,也沒有看到那混的好的九十九個大學生,是什么樣的生活狀態。”
“一個百分之一的比例,是一個百分之九十九的比例,你們選擇哪條路”
這個世界上,讀書的確不是唯一的出路。
對于沒有什么特長,沒有什么背景的寒門弟子,讀書考大學,無疑還是一條改變生活的很好選擇。
如果是富二代,你不學習,能夠靠著父輩的資源過的很好。
但是農家弟子,你不學習,很大概率不是下地干活,就是要背井離鄉的外出打工。
當然也有一些像剛才那學生說的,混的很好的,但總歸是個比例問題。
大家聽到之后,變的沉默下來。
這個問題,似乎不需要思考,自然選擇成功概率大的。
“就算我們辛辛苦苦讀書,考上好的大學,也未必能夠趕上一些富二代吧。”一個學生嘀咕一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