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養兒防老,按照這個邏輯,生了三個兒子,晚年應該過的比較舒服才是。
可事與愿違,三個兒子都不太孝順。
不知道是三個和尚沒水喝,還是因為品德或者其他問題,反正呂翠清這些年過的極其艱苦。
老伴去世的走,兒子們不愿意把她接到家里去住,只好自己一人住在老舊的草屋里面。
幸好好在她平時身體還硬棒,能夠做些飯什么的。
“就是啊,她都九十歲了,你們還要她的錢,真是好意思1”大家紛紛罵道
王都三人老臉一紅,恨不得在地上找個縫鉆進去。
他們最大的都快七十了,最小的也六十歲了,都算是老人了。
平日里不孝順倒也罷了,反正沒人在明面說。
畢竟誰也不會閑的蛋疼,跑到別人家里指責別人不孝順,說不定還會挨揍。
現在大家就差指著鼻子罵了,老臉自然端不住了。
“其實這些錢俺們沒想要,就是給俺娘存著的,想著以后有事的時候用。”王都急忙說道。
“哦,今天都這樣了還不算事么”蘇揚問道。
王都不說話了,他們兄弟三個本想著就這樣讓老娘在家等死,可沒想王青來了,還把鄰居們喊來評理,最后還把村長喊過來了。
事情鬧大了,后果很嚴重。
他們很清楚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肯定不用半天,全村人都會知道他們讓老母親在家等死,還拿她錢花。
孫子都快結婚的人,居然還在“啃老”,實在是沒臉。
“村長,俺們幾個一定會好好伺候俺娘的。”王都說道,“之前是一時糊涂,主要想著不讓她去醫院受罪來。”
“知錯能改就好。”蘇揚說道,“另外明年村里有關于老人補貼的政策,初步計劃,九十歲的老人,每個人至少有兩千塊錢的補貼。”
他說這句話的目的,在場的人都知道。
王都兄弟說三人自然也明白,老母親一人一個月兩百生活費就夠了,只要好好活著,那么攢下來的錢,還不都是他們的呀。
以前種地,一年也賺不到五千塊錢,現在老娘什么都不用干,一年拿村里補貼就兩萬多,這可是一大筆錢呢
“娘,等你從醫院回來,就搬到俺家去。”王家園立刻走到床前,握著老太太的手,感情真摯,居然硬生生的擠出幾滴眼淚來。
“去俺家,俺是老大,去俺家是應該的。”王都趕忙說道。
“你們兩個年齡都大了,把自己照顧好就行。”王家民急忙走過去,“娘啊,去我家就行,昨天我還跟媳婦商量著,把你接過去住來。”
蘇揚心中長嘆一聲,這三個老頭不去演戲,真是可惜了。
高齡人補貼政策已經有初稿,之所以提前說了,自然是為了讓一些不孝順的人,好好孝敬自己的老人。
試想如果呂翠清手里有個十萬八萬的積蓄,恐怕這三個兒子早就爭先恐后的伺候著。
由此可見,養兒防老,遠不如存錢養老靠譜的多。
要是碰到兒子不孝順,自己又沒錢,注定是個悲慘的晚年。
蘇揚制定這個補貼政策,除了讓老人們晚年衣食無憂外,也有督促兒女孝順他們的意思。
原本就孝順的,肯定會更加孝順。
原本不孝順的,看在錢的份上,也會假裝很孝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