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你們娘從醫院回來后,一家住半年,三家輪流來,現在別爭了”拄著拐杖的老漢實在看不下去了。
人還沒治好,就爭這個,真是人心不古,世風日下
王都三兄弟聽到之后,訕訕笑了笑。
老太太躺在床上說不出話來,也不知她心中所想。
救護車很快來了,原本誰也不愿意去醫院的三兄弟,結果爭先恐后的上車,連他們的媳婦與兒女,都要陪著去照顧。
可救護車根本拉不了那么多人,三個兒媳婦差點因為爭著上車打起來。
過年村里補貼政策要是出來,老太太一個月能拿兩千塊,這可是不少錢。
大家誰更孝順,以后得到的遺產肯定就越多。
如果是剛過來的人看到這一幕,肯定認為這家人實在是太孝順了,簡直堪稱孝道楷模。
圍觀的人看到后,不得不被他們這一家人的演技折服。
十分鐘之前,還堅持要呂翠清在家等死,說她活夠了。
十分鐘后,居然爭著去醫院伺候。
金錢的魔力,的確實是夠大的。
王都兄弟三人肯定不是良心突然發現,而是因為“有利可圖”。
只是誰也不曾想到的是,呂翠清最后居然活到一百三十歲,比她三個不孝兒子活的都久。
這個高壽記錄,隨即被大石村后續的老人不斷打破。
當然這是后話,暫且不提。
大家看到老太太被救護車拉走,一邊離開一邊議論。
“哎,當年都說養兒防老,實際上現在女兒比兒子孝順的多嘍。”一個人說道,“她還是有個女兒,不至于沒人管。”
“也不一定是兒子不孝順,還有兒媳婦管著呢。”有人低聲說道,“不過現在來看,養閨女的的確幸福啊。劉海家三個女兒,沒有兒子,當初大家都瞧不起,現在你看人家日子過的,比王都他娘強百倍啊。”
蘇揚笑了笑,實際上這不是男女的問題,而是教育的問題。
如果孝順,男女都一樣。
不可能所有的女兒都孝順,不可能所有的兒子都是不孝子。
大家現在普遍認為女兒比較孝順,這個觀念倒也挺好的。
畢竟重男輕女這么多年了,女兒們的地位終于得到了提高。
另外女兒普遍心細,更加體貼。
但蘇揚一聽到兒子是建設銀行,女兒是招商銀行此類的話就有些煩。
說的好像是養兒子很費錢,養女兒還賺錢一樣。
就像是李慕月楊梓樂這樣的,把她從小養到大,花的錢可比絕大部分養兒子花的多的多。
雖然蘇揚現在沒有孩子,可男女都是自己的孩子啊。
無論以后生兒生女,都會好好疼愛,好好教育才是。
隨著老太太去了醫院,大家也都散了。
但關于年后老年人補貼的事情,很快傳遍了整個大石村。
這可是大善事,農村百分之九十的老人沒有養老保險以及購買其他保險。
所以到了晚年,沒力氣干活后,便失去了經濟來源。
如果兒女不孝順,晚年日子基本上很難熬。
王都他娘絕對不是個例,雖然有些老人不至餓死,但生活質量極差。
有了這個補貼后,即便兒女不管,他們還有這些錢足以衣食無憂了。
一些老頭老太發現,好久沒上門的兒女,居然突然變的孝順多了,一時間以為是菩薩顯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