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后,羽毛郵箱里應聘簡歷三千多封。
蘇揚與李慕月幫她一起篩選,最終選出三百個人來。
目前根據村民的反應,都要自己家的孩子回到大石村來上學,所以索性把幼兒園到小學六年級都包括全了。
按照目前統計,一共八個班,每個老師只教一個班級,教一門學科,大約需要五十個老師。
三千里選出三百個人前來面試,最終取五十人,競爭還算激烈。
其中這三百人中,就包括了莫羨與李倩。
他們都是看到蘇揚朋友圈發的消息后,直接投的簡歷,并未給他打電話。
倒是有些平日里不聯系的人,不知道通過誰聯系上蘇揚,要求來教學。
蘇揚讓他們按照流程來,不符合要求的連面試資格都沒有。
當時他讓羽毛給莫羨留了一個音樂老師的名額,一來是因為他早已答應了,二來是因為莫羨的音樂造詣極高,又很喜歡孩子,絕對是個很好的人選。
給這三百人分批群發了通知面試,面試地點就是大石村小學教師。
這本來就是雙向選擇,來大石村正好看下學校環境到底如何。
給這些人報銷來回路費,最早的一批面試時間為三天后。
蘇揚邀請劉堂等人來當面試老師,畢竟這些人教了一輩子書,眼睛毒辣非常,他們的意見也作為重要參考。
“村長,大家說既然學校的教室足夠用了,為何不直接到初中啊。”王青來到家里。
大石村招聘老師的事情引起巨大的反響與議論,其中討論的最為熱烈的就是本村的人。
他們見蘇揚給這些招聘老師如此高的待遇,自然相信以后教學質量不會差,所以紛紛選擇讓孩子們回村上學。
有些村民則認為,如果可以一直到初中畢業,就太好了。
一來他們省事了,二來在這里上學什么都免費,省下一部分錢。
“是不是在村里建立一所大學,讓孩子們從幼兒園到大學都在這里上完啊”蘇揚沒好氣的說道。
在村里建立一所高質量的小學,給孩子們一個好的教育環境是他的初衷。
至于以后的路,還需要孩子們自己走。
一直窩在大石村里上學,絕非好事。
他們需要在外面更復雜的環境之中學習成長,這也是一種歷練。
在這里上完小學就可以,暫且不會考慮設立初中。
“這些人的確有些不知足了。”王青撓了撓頭,“另外現在蓋蔬菜大棚的有錢了,大家都開始琢磨著翻蓋新房子,要不要規劃一下”
他看到南方有些富裕的村都是一排排的別墅,整齊劃一的,也很好看,所以想效仿一下。
“不用,讓他們根據自己的意愿蓋就行,當然前提不要亂蓋。”蘇揚說道。
還是自然一些好,統一劃歸未必人人都喜歡,也顯得不是那么自然。
他一直沒想過要評什么天下第幾村,因為又不指望這個吃飯,大家過好日子就好了。
最好還是低調些,這樣他就能夠省心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