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人提起那位瑪利亞神皇陛下即位的前二十年統治時,喜歡稱這段時期為對峙紀元。
帝國的史書記載,金盞王朝正歷387年六月十六日,神皇瑪利亞一世于維克多港即位,自授神權,加冕神皇陛下,為觀禮者親行二次洗禮,寓意洗去舊日罪惡迷途,重歸神圣正道,后世稱其為凈魂禮。
后世皈依新教者每到子女十七歲,便要為其舉行凈魂禮,寓意宣誓對神明正道的虔誠,成為新教的代表性儀式之一。
又因為神皇瑪利亞陛下時年十七歲,正是風華正茂,意氣昂揚的時候,更在此后建立起了不世之功,前途無量,后人又喜歡稱其為冕禮,寓意家中健兒身心成熟,可以繼業建功。
但是對當時正歷387年六月十六日的人們來說,這一天只意味著帝國南北的勢力登上政治舞臺,正式決裂,分治南北,在歷史的潮流中顯露了鋒芒。
北方的舊教會勢力和依附他們而來的老牌舊貴族勢力牢牢綁成一體,成立利益聯盟。
他們坐擁大片土地人口和無盡財寶,在北方呼朋喝友,盡顯強勢,一時風光無兩。
為了彰顯自己的實力,這一年的帝國北方,從七月到十二月,整個下半年,大貴族們都在不停地舉辦社交晚宴,尤其又以約克公爵的宴會最為惹人注目,宴上客人如云,群豪斗富,奢靡盡顯。
他自封大公,重新接管羅塞,同年,阿爾弗雷德大主教手持教皇令出現在羅塞中央大教堂,羅塞人民群情翻騰,歡欣鼓舞,羅塞拿回了帝國北方宗教中心的氣勢。
下半年,整個帝國的新聞都圍繞著北部各大家族的歡宴展開,極盡奢華的宴會一場接著一場,關于伯爵大公們的話題仿佛永遠都沒有止盡,小姐夫人們的衣裳珠寶仿佛永遠也穿戴不完。
如果說這一年上半年整個帝國當之無愧的風云人物是神皇瑪利亞一世的話,那這一年下半年的風云人物則重新聚集到那位叱咤北方的約克大公身上。
老牌貴族們附庸在約克大公身旁猶如蒼蠅依附在殘花敗果身上,對其極盡諂媚擁護之所能事,雖無國君,但是在阿爾弗雷德大主教的擁護下,約克大公事實上成為北方的無冕之王。
甚至在一次宴會上,宴酣時刻,有位貴族當著所有貴族的面問約克大公,那位女王如今自號神皇,不肯北上,那他和女王的婚約當如何處置
約克大公當庭大笑,道婚姻向來只是對女人的束縛而非男人,尤其是王室血脈只余女王瑪利亞一人。他一輩子不結婚,日后盡可以從家族中挑選其他合法繼承人,可瑪利亞一日不和他履行婚約,就一日無法生出王室的合法繼承人,等瑪利亞身死之日,就是金盞花王朝滅亡之日。
他甚至放言,即使日后女王瑪利亞再求著自己和她結婚,自己也不會再答應了,他要親眼看著瑪利亞的王朝走向絕路,看著金盞花王朝在她手里滅亡,除非
“除非她脫去王冠和華服,自請為我奴仆三個月,像最卑微的侍女一樣服侍我,懇求我對她執行丈夫的權力,不然,她就等著一輩子都嫁不出去吧”
此話可謂相當刺激和具有挑釁意味了,可是不管約克公爵怎么在北方大放厥詞,南方都沒有反應。
維克多港在整個下半年都相當沉寂,那位自封神皇的瑪利亞一世陛下自從張揚地和舊教會割席重建信仰后,就再也沒有了下一步,任北方貴族們如何呼號鬧騰,奢豪宴會的新聞傳遍南部,約克大公刻薄的話語引起無數議論,也不見她做出回應或反擊。
除了被約克公爵在宴會上拿出來當踩踏的話題,她在北方唯一的存在感就是那產自她出身之地霍格斯郡的瓷器,六月之后,主要在帝國南部和中部銷售的瓷器終于將商路開辟到了北方市場,瓷器商人帶著輕奢瓷器和精品瓷器兩種,風風光光踏入了北方地界。
即使北方教會一再聲明,禁止使用瓷器,使用來自南方的瓷器就是對神明的心不誠,也擋不住北部人民對終于將商路開到北方的瓷器商人的熱烈歡迎。
那些教會里的高層人員上午義正詞嚴地抨擊完瓷器是魔鬼對人民意志和信仰的腐蝕,下午就偷偷派仆人去搶最新上市的瓷器,甚至私底下以盥洗室里的瓷器不是最精品的瓷器為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