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書院里的婦人人數并不算多,陸瑤只簡單地將人分成三個等級來,第一等是優,指的是進入書院一月之內能夠掌握兩百個簡體字的整體念法和字形的人;其次是良,一個月已經背熟了兩百字歌謠的順序,但是還沒能記住所有字的字形的人;第三等則是普,指的是過了一個月,連兩百字的歌謠也沒背下來的人。
發給她們的月錢也依照這三個等級,優者的月錢再養一張嘴綽綽有余,良者則需要從自己的口糧里稍微省一省才能再養活一張嘴,普者沒有月錢。
這一批二十二人里,出了五個優者,其余人則都是良者。
也就是說,這二十二人,除了已經有孩子的那六人,其余人只要有心,都有能力認養一個流民孤兒。
月錢發下去,吳嫂子講過了莊子上的花銷大小,便讓婦人們自己考慮,是否要認養一個流民孤兒。
“都好好考慮清楚了,一旦有契,除非對方不孝大逆,可毀不了約。若是真要養,明日阿卯帶人過來,你們便當場說定,屆時夫人和女君也會過來,為你們定下母子契為憑證。”
“另外,那群孩子現在都還一律養在西邊莊子上,書院里只收女子,沒有那么多地方給他們住,所以你們即使認了孩子,現在也只能先私下前去看望。等以后攢了錢,在莊子上修了屋子,倒可將人接出來一家天倫團聚。”
“但我們女君既然教你們讀書,你們便應當心中有數,你們的前程,決不僅僅是日后織布紡紗,做個平常婦人。要不要現在就急著領個孩子以防孤老,你們自己想。”
“我話盡于此,你們若有心的,便早做打算吧。”
如吳嫂子所說,第二天一大早,阿卯便將那十一個孩子領了過來,有人看出人數不對,但是場合不對,暫且也沒有多問,只待認完母子,稍后再問。
來的孩子只有十一人,可以認養孩子的婦人卻有十六位,但這并不是一場孩子挑選母親的相會,而是母親挑選孩子。
在有了吳嫂子昨天最后那番話之后,今天的婦人們對認養孩子的態度都變得模糊起來,一行十六人里,只有五人走出來說自己打算認養孩子的,其余人都在后面觀望。
而愿意認養孩子的婦人其中兩人,還都是拿最高月錢的優者。
這兩名優者里,其中一人,正是洗女。
看到走出來預備認養孩子的婦人遠少于自己這一群人,毛毛等人都心中越發忐忑。
在阿卯和吳嫂子二人的配合下,兩邊的人都各自簡單介紹了一番自己,但是這個時候,雙方又沒有一起生活的機會,能介紹的東西很少。
比如洗女,就只說了一句話我是優者,拿最高等級的月錢。
這句話帶來的效果可想而知,十一個孩子,五個人都一致地望向了她。
等雙方都介紹完,婦人們便開始挑自己愿意認養的孩子了。
洗女不愧是一句話艷驚四座的人,她第一個就上前,一口氣指了三個人出來“你,你,你,你們三人,愿意認我為母親嗎”
被選中的孩子先是受寵若驚,然后又呆住,最后在洗女的注視下,一起忐忑地點了點頭“我們愿意。”
洗女便點點頭,沉默地站到一邊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