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帝元年的汝南,在一片表面熱鬧的歌舞升平中悄然結束,只有無人山間的白骨依舊猙獰著,不肯舍了這光陰。
轉眼就是來年二月,冬末的風吹得人仍不想出門,但是在霍家莊子上,卻有一群人提著籃子在田間行走。
她們要去趕婦好書院的早課。
自今年元月始,莊上原本用來收容流民婦女的婦好書院也開始招收莊上的女子了。
佃戶們舍不得作為勞動力的婦女去上學,于是紛紛將家里的女兒送來。
佃戶們不在黃籍上,沒有戶口,是沒有資格參與評品的,女子就更遑論當官,但是私人的莊子上,佃戶的前途并不在外出當官這條路上,對他們而言,一生之中最大的升遷,就是能從佃戶升為莊上的管事。
而管事往往需要更高級的技能,讀書寫字,算賬盤點,被少數人壟斷。
佃戶們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家里孩子除非是走了天大的運氣被主人挑中去做童仆,否則佃戶出身的孩子一輩子也別想學到這些技能。
但是如今的婦好書院無疑了一絲機會。
莊子上當管事可不分什么男女,男主人需要管理莊上事務和對外事務的管事,女主人嫁進來之后也需要管理自己嫁妝和家中事務的管事;
甚至很多時候,因為男主人往往有外面的事業,除了重大事務要男主人過目,莊子內部的事大多都是女主人在管,所以莊子里管事的人員里,婦人有時候比男子還多。
是以在做出將女兒送去讀書以競爭未來的管事的決定的時候,佃戶們是不需要什么糾結的。
只要是人就想往上走,在利益面前,什么男的女的,什么偏愛,都要滾到一邊去。
大抵唯一遺憾的就是這教人讀書的書院是夫人和家里的小女君興趣來了辦的,所以只招女子,不然,家里的男孩也能送去學認字了。
因為書院招莊上佃戶們的女孩讀書,莊上某些和霍家沾親帶故的管事們也私下不滿了一番,但是到底因為這是莊上所有佃戶都共同擁護的,教書又直接由王夫人和陸瑤主導,他們沒有從中作梗的機會,管事們的不滿也不了了之。
最后干脆管事也送女兒來讀書了。
婦好書院上午教識字,但是不管飯,所以才有了大清早一群小女孩拎著籃子走在田埂間的一幕。
她們的籃子里拎的都是昨晚備下的早飯。
婦好書院后面住著不少婦人,她們早上起來也要燒灶做吃的,到時候說幾句好話求那些婦人替自己也把早飯一起熱一熱,就可以替家里省些柴火了。
等和后院的婦人們一起吃過早飯,小女孩們便要進前院的教室里讀書了。
這時候幫她們熱飯的婦人們搖身一變,又變成了她們的老師。
這些婦女既是老師,也是學生。
上午給她們這些初學者授完課,下午還要接著上自己的課,讀自己的書。
婦人們給她們授課,不過是為了賺一份外快罷了,她們自己也有課業,還有人準備考今年的春考,學習十分刻苦,只有一部分人自知能力有限,肯定是過不了春考了,才轉而來給后來的新生們授課。
她們讀的書也和普通的書不同,上面的字和外面的字不一樣,上面刪了許多筆畫,要容易識記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