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瑤站在人群最后面,看著這一幕,面露微笑。
雖然范家和崔家冒出來在她的意料之外,但也算意外之喜了,在宛城公主的廣告效應之外,還能增加一份自來水的說服力。
霍家紙很快就風靡建康,在接下來一個月內,幾乎家家戶戶辦文會都要有幾張霍紙鎮場子,如果一場文會上評出的最好的詩文沒有用霍紙抄下來,那這場文會就相當于沒有辦過,文會上的名人也仿佛變得灰撲撲的,其文采都少了幾分效力。
建康城內人人求霍紙,家家求霍紙,但是陸瑤帶進建康的紙是有限的。
哪怕她其實一口氣帶了一千張八尺寬的紙過來,但是建康城內的富戶豪門沒有一千也有一萬,這家送幾十張,那家送幾十張,關系特別好的還要多送幾十張,陸瑤自己也要留百來張用。
阮溫那里倒是不用她送,畢竟有霍宴這個好基友,早在竹紙被做出來,他就第一時間用上了。
可即使如此,陸瑤手里的紙也很快送完了。
連王繼聽到消息讓王蕓來她這里想討兩張自己用用,也沒有多的,陸瑤把自己的最后一點庫存讓出去,光棍地拍拍手,表示這次是真的沒有了,這紙總共也不多,造起來不容易,我家里也要隔一段時間才能造出來。
王繼知道之后,一臉遺憾。
虧他還在想,如果這紙不難造的話,能不能和陸瑤商量,做筆交易,直接讓朝廷把這項技術買下來,以后用作公務。
畢竟如今朝廷里的公文交流,也還是一半紙一半絹,有的地方干脆還在用竹簡,每年進京匯報政務,都是用牛車拉著幾車竹簡來,看得王繼青筋直跳。
對于各地造紙技術不發達,紙卷竹簡混用的現象,他也早就有所不滿意了,但是技術限制,人家地方上實在是窮,造不出紙,又用不起絹,王繼也沒辦法。
王繼這些年也讓家中工坊嘗試了不少造紙的方子,其他世族也多有嘗試,但是始終難以造出造價比較低,質量比較好,制造過程比較容易掌握的紙。
質量好的紙倒是有,但是那都是要經過大量的工序的,有的使用起來,比絹還貴,那還不如用絹呢。
他就是看陸瑤用的紙這么大,又愿意送這么多人,以為這紙的造價和制造技術應該不像他以前見過的一些比絹還貴的紙那樣,沒想到還是他想多了。
陸瑤停止了去阮溫那里天天打卡之后,就開始正經在國子監里讀書了。
但是此時陸瑤靠著送竹紙,已經強行打開了建康交友圈時尚圈,大半個建康的王孫公子都小小欠她一份情,尤其大家還盼著下半年陸瑤家里的工匠做了新的竹紙送過來,大家繼續辦有霍紙的文會呢,于是王涵也只能暫時歇了整陸瑤的心思。
更重要的是,王涵也看出來了,有他哥王蕓公開給霍思城護過駕,建康城內稍微有點腦子的人,恐怕都不會愿意惹霍思城。
王涵暗暗生氣,但是也沒有辦法。
隨著陸瑤越發進入建康貴族圈,有王蕓公開給她撐腰,王繼也明里暗里對陸瑤表示寵愛,在以出身論英雄的建康城簡直是無往而不利。
陸瑤自己也爭氣,一開始廣發好人卡,給大家送紙就不說了,等大家日常開始相處,大家就發現,陸瑤竟然還寫得一筆好字,那氣魄,那走筆,建康城內絕大部分年輕人見了都只能暗嘆一聲自愧不如,而且人家今年才十四,整個建康城的年輕一代都得叫她一聲妹妹。
一個女孩子,以后不會和大家爭官位,長得也俏麗,性格又大方幽默,還有才華,寫得一筆好字,文學素養也不錯最重要的是她還有錢有背景
這誰不喜歡啊
宛城公主天天拉著她交游,一天天不是妹妹長就是妹妹短的,王涵這個小舅舅早就被拋到一邊去了。
陸瑤成為了建康城新的社交明星,純褒義,不帶任何嘲笑色彩的那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