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一個農民,他也應該一輩子把雙腳釘死在那一畝三分地上,但凡哪一天他干活嫌累了,眼睛望著天上了不肯腳踏實地了,就應該即刻被抓起來,“杖責三十”這是趙環認為應該給的懲罰。
他是正統的漢人治世思想,講究外儒內法,且傾慕商鞅、韓非、李斯,渴望用禮義仁德來教化人民做“善民”,用嚴刑酷法來恐嚇人民不要當不老實的“惡民”。
當趙禮在父親書房里無意中翻到這些他自己寫的書的時候,他都差點以為自己的父親是什么怪物了。
但是他也因此懂得了自己的父親有一顆多么渴望能忠君報國,一暢自己政治理想的心。
可惜為了家族,他可能永遠也無法再走出趙家的門了。
所以當外人笑話他父親是趙家嬌嬌兒的時候,趙禮總在心里輕蔑地想,這些人不會懂得他的父親為趙家付出了什么的,就憑他父親為趙家舍棄自己的政治理想這一點,他父親就值得趙家全家人所有的寵愛和呵護
趙環在家里蹉跎了歲月,一年又一年,眼見著南帝死了,眼見著慜帝也失蹤了,眼見著弱帝都上位了,可是他父親始終未能找到那個出來的機會,他可能終生都不會把他書房里的東西拿出去給世人看了。
趙禮常常跪在父親面前大哭,他哭的不是自己,而是替父親委屈,為一個男人,一個有著政治理想的士人,明明一身才華卻不能出去一展所長而委屈。
而終于在孔景陽發檄文征討霍思城的時候,轉機出現了。
趙環立刻揚筆揮灑幾千字,全部都命中霍思城每一個弱點。
但是他在家里長長地嘆了一口氣,將文章交給他來發。
“你父親老了。而你,禮兒,你就和當年站在長江岸邊的我一樣,還有大好的年華。”
雖然不能露于人前,但是在幕后操控一切好像也不錯。
趙禮看著父親臉上的榮光日漸清晰起來,沉悶一掃而光,他似乎是將王若彩和霍思城母女當成了施展自己政治理想的一個對象,而他施展的方式,就是通過打倒她們。
王若彩霍思城母女代表了這個時代最多的不守規矩。
她們作為女子而越過丈夫、父親觸碰權力,掌管大軍,拋頭露面,讓妻子不像妻子,女兒不像女兒,是第一件大逆不道。
她們作為士族卻教普通百姓和商人識字,讓士族不像士族,百姓不像百姓,商人不像商人,是第二件大逆不道。
而她們更改字的寫法,創造簡體字,更是對天下士族的挑戰,她們在動搖整個漢人統治秩序里士農工商的基本組成。
這是大逆不道中的大逆不道。
趙環對這母女二人的恨是不帶任何家族私利的恨,是純粹的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