砍竹子做竹墻的過程中,陸瑤又想到南方的竹床和竹簾,一瞬間就打通了任督二脈,不僅想到了給自已做張正經的床,還想到了怎么解決屋頂的問題。
芭蕉葉的確是個萬分脆弱的屋頂,別說風吹雨打,就是時間稍長一點,芭蕉葉也會自然干枯,光靠干草鋪在房頂,很難起到防雨的作用。
但是南方有一種竹編,是將竹子破成篾塊,然后細細編織起來,變成一整張的竹編涼席,夏天鋪在床上極為涼爽,做乘涼之用。
將竹編編的細致一點,多疊幾層,接著竹子外層天然的一層防水層,就可以做到水潑不進,雨打不濕。
想到這個辦法之后,陸瑤在砍竹子之余,又多了一項編織高級竹編的活。
好在這都是為自已干活,干完之后就有安全可靠的房子可以住了,陸瑤再苦再累也覺得值得。
這注定是一項繁雜且長期的工作,陸瑤光是準備竹子就花了足足半個月有余。
這期間,陸瑤獲得了按照長短均勻排列成行的成排竹子,之后光是把這些竹子運回去,她就花了足足五天整的時間。
竹子運回去之后,陸瑤在自已的定居地附近找到了距離相隔最合適的四棵樹,分別作為左前左后,右前右后的四根大的撐重柱,然后開工開始建房子。
陸瑤的橫梁也是用竹子做的,一開始她打算直接在大樹上鑿出凹槽,將柔韌勁很強的一整段竹子直接掰彎壓進去,這樣等它彈直了,就再也出不來了。
但是因為用來做橫梁的竹子是最粗的,有一定重量,一個人不好操作,她又臨時考慮到,到時候不知道怎么將橫梁和其他竹子合并成竹墻而作罷。
最后陸瑤的做法是將一整段筆直的粗竹子破開成了兩半。
破成兩半的竹子重量就減輕了許多,陸瑤是個從小就上樹下河的,即使多年過去這些熊孩子技能依舊沒退化,輕松就溜上了樹,用刀在定好的高度挖出足夠深的凹槽后,她將破成兩半的竹子分兩次壓彎塞進同一個凹槽,這樣兩半竹子之間就留出了平行的空間,可以用來配合著進一步挖寬凹槽,將其余的竹子夾在中間,成為一面竹墻的上方固定者。
其余本來打算一整個圓筒直接插入地面的竹子,在有了橫梁的先例后,也全部被陸瑤破成了兩半,這樣一塊接一塊的半圓筒形竹子全部擁有了一面平面,被陸瑤反過來交替著靠在一起,用無數個交替背對背的“c”,形成了平面,正好和作為橫梁被破成兩半的竹筒中間的平面貼在一起,形成了完美的合攏。
做完這個特殊設計的陸瑤擦著汗,在心里直感謝高中數學老師布置的圓柱幾何作業。
除此之外,這些竹子的長度陸瑤也不是隨意排列的,她將作為兩側墻壁的竹子從短到長,又長到短排列在一起,唯有最中央最高的兩棵竹子,陸瑤給它們留出了一模一樣的高度,這樣兩側的竹子高出橫梁的地方,就有了天然的尖頂斜面。
最后陸瑤在兩個尖頂在屋子里的連線處,再插入一棵和尖頂同樣高的斷面平整的竹子,然后將只有半邊的竹子搭在這三個最高點形成的直線上,用藤蔓死死在兩頭死死綁住,作為房子的屋脊。
但是綁完之后,陸瑤發現這樣的捆綁并不牢固,只靠這一根半邊竹子,前后左右都無所依靠,很容易向前或向后滑。
所以在思考過后,陸瑤重新計算過高度,拔掉了屋子正中央的竹子,又砍了兩棵竹子回來立在屋子里,分別和屋子尖頂兩旁第二高的竹子成兩根平行的直線,這樣陸瑤就能分別將兩根半圓筒搭在兩側,在屋頂做成兩道橫杠,用藤蔓和中間那兩根最高的竹子綁在一起。
有了中間高出來的竹子作為依靠,陸瑤的兩根作為屋脊的半圓筒竹子就能和中間的竹子形成一個交叉的十字,固定起來就有了著力點,捆綁十分有力緊實,再也不用擔心屋脊滑落了。
屋子前后的兩面墻壁,陸瑤用的是整齊一致高度的竹子并列排布起來的,前門的部分用她一開始就浪費了的那兩根木材做了一套門框,形成了一道沒有安門板的門。
等一切架子都搭好,陸瑤將自已在這期間已經編好的寬出屋頂面積的四張竹編一層疊一層地搭到上面,四個角都用藤蔓反復纏繞固定過,一個屋脊尖尖,兩側如同翻開倒趴在桌上的書頁模樣的屋頂就做好了。
最后一張竹編也固定好那日,陸瑤從樹上下來,看著這棟三米高的小竹屋,覺得自已過去的兩個月快得簡直像一場夢。
唯有她低頭翻看自已布滿大大小小傷口,甚至還有紅痕未愈的手,才能感受到,真的,兩個月過去了,而一棟真正意義上的小房子,被她建成了。
她將手按在竹子做成的墻壁上,先是用了自已一半的力氣去推,墻壁凜然不動。
然后她將力氣加大到四分之三,墻壁依舊凜然不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