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陸瑤卻沒有繼續浪費時間留在定居地煮水,蒸餾海水畢竟只是應急之舉,為了長久生活,還是得找到正經水源。
一個下午在無聊枯燥的尋找中匆匆而過。
結果當然是沒有找到水源,不過現在已經有了海水蒸餾法作為后備支持,陸瑤也就沒那么緊張了,失望歸失望,第二天還是繼續上午煮水,下午去找水源。
一連三天都是如此,陸瑤的淡水儲備在迅速增加,粗鹽也攢夠了大半竹筒,大約150毫升體積的樣子,收獲十分可喜。
但是新的水源還是遙遙無期。
畢竟把附近細細搜尋一遍的工程實在太大了,再來一個月,陸瑤都不一定能搜完附近五百米的地方。
第四天,陸瑤沒有出去找水,而是準備好了材料開始提純粗鹽。
陸瑤忽然加快腳步朝著聲音的發源地走去。
又走了一百來米,陸瑤前方的樹木忽然稀疏了下來,而一片巨大的竹林也就顯露在了她眼前。
陸瑤看著眼前這片少說也有一個小學操場寬的竹林,看看自己剛剛到手的刀,一時竟不知是該先慶幸自己正好有了刀,還是慶幸自己竟然這么簡單就在荒島上找到了竹林這種寶藏植物。
著名吃貨蘇東坡說的好,可以食無肉不可居無竹。
竹子可是寶貝啊,不僅竹子本身可以做各種材料,地底下還能長嫩嫩的竹筍,葉子泡水還能利尿下火呢。
陸瑤作為一個南方農村長大的孩子,她的童年和竹子息息相關,不僅是冬日春初餐桌上的冬筍春筍以及泡酸筍,上火尿黃時爺爺煎幾碗竹葉茶給她喝下,童年時期爺爺教她的竹編手藝也消磨了她許多的童年時光。
在竹子漫山遍野生長的地方,竹編手藝是很多人吃飯的“家伙”。很巧,陸瑤的爺爺就是這么一位手藝人,而從小跟在爺爺身邊的陸瑤,也跟著爺爺學了一手熟練的“竹活”,不管是破竹,削篾片,還是編織,都是從小做熟了養在肌肉記憶里,信手拈來的活。
陸瑤看著這滿視野的竹子,眼前閃過的是一個個竹筐竹簸箕竹編藤椅當然,還有她現在很缺的,裝水的竹筒。
陸瑤這時候有些后悔自己沒有晚一步買礦泉水了,早知道這里有竹子,哪里用花那錢,呸,那領土點。
甚至有了竹筒,她就可以用竹筒燒水甚至煮湯了。
陸瑤強行深呼吸幾次,只能安慰自己,只是礦泉水瓶擁有密封輕便還量大的功能,很適合隨身攜帶出行,這一點上是竹水筒無論如何也無法比得上的。
不管怎么樣,發現竹林是一件大好事,瞬間就將她的生存難度降低了好幾個點,而能獲得礦泉水瓶本身也是一件好事。
壓下起伏不定的心緒,陸瑤重新變得樂觀起來。
沉浸在過去的自責里不是她的性格,既然事情已經發生了,那就坦然接受事實,想辦法將局面變得更好。
陸瑤拿起刀,走進竹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