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搭建冶鐵的高爐,不僅僅是要解決爐子,搭建的地點、搭建的材料、內部燃料、以及鼓風設備等等都要提前考慮。
而在和陸瑤的討論中,兩人便提到了鼓風設備的問題。
這一討論,陸瑤才知道,原來這時候的中世紀還沒有拉桿式的活塞鼓風機,都是用皮囊做的鼓風機,漢納家因為有古斯塔夫這個天才,所以用的鼓風機是比較先進的雙囊折疊式的鼓風機,但是即使如此,也沒有脫離原來的舊式鼓風機的原理,僅僅是風力更大些,形成的風更穩定些,還是要靠人十分辛苦地鼓動鼓風機,靠皮囊從空氣中抽吸氣流,形成的氣流小不說,因為皮囊的韌性,形成的氣流往往很不穩定,很容易從氣囊中逸出。
而陸瑤提出的活塞式風箱,不僅推拉十分省力,而且活塞正負運動時都能有效地鼓風,因為鼓風機是木質結構,形成的氣道穩定,制造的氣流也十分穩定,可以連續不斷地形成穩定又強勁的氣流,為燃料大量氧氣,迅速升高爐溫。
這種新式的風箱一經陸瑤提出,就讓古斯塔夫如癡如醉,而且它的功能雖然十分先進,結構卻十分簡單,制造難度極低,以古斯塔夫這位手作大師的效率,一天之后,他就做出了陸瑤描述的風箱,并迫不及待地實驗起來。
這一實驗,就發現,陸瑤讓他做出來的風箱果然即省時省力,又能高效輸出風力,連陸瑤這樣的小身板也能輕松使用,不像過去,漢納家的冶煉坊光是為了給爐子鼓風,就要至少兩個人守在鼓風機旁,而且兩個成年漢子累得一身大汗鼓出來的風還不及陸瑤隨手拉兩下風箱吹出來的風大。
而古斯塔夫不愧是制作天才,在聽從陸瑤制造出推拉的活塞式風箱后,他立刻想起了自己之前正在進行的水車項目,于是向陸瑤提出,希望能制造出水力推拉風箱,將水車的制動動力轉換到風箱上,以此節省人力。
但是陸瑤卻在后續的風箱動力研究上和他產生了一些分歧。
陸瑤認為,活塞式風箱的優越性就在于省力,靠人控制推拉桿就已經可以輕易制造出大風,即使到時候煉鐵時必然要建造大型風箱,需要更多的人力,但是也可以靠古斯塔夫強大的設計能力利用齒輪和杠桿進一步縮小人力,以便隨心所欲地控制風力大小。
而古斯塔夫則是一心想將自己剛剛學會的水力制動系統運用起來,覺得再怎么省力也要用人,怎么比得上靠天然水流就能自動運轉的水車制動。
兩人一番辯論,自然是固執的古斯塔夫贏了。
陸瑤也不是一定要贏,畢竟她也只是簡單地憑借過去歷史上人們的運用方法來判斷活塞式風箱的使用方式,但是在器械方面,顯然古斯塔夫是天才,如果對方能做出更先進的器械,那何樂而不為呢
陸瑤對古斯塔夫抱有很高的期待,有他這樣對動力學和各類力學以及器械制造都極其有天賦的天才在手,過去陸瑤從來不敢想的工業革命,火車蒸汽機等等物品,也許也不是不可能制造出來。
畢竟,任何時代,天才的工匠都可遇不可求,而在有了她來自后世更先進文明思想的指導下,天才進一步做出超越時代的事跡也不是不可能的。
于是,兩人便開始在工作室和河邊兩頭跑,不斷改進起了水力制動的活塞式風箱,并為風箱配備了等比例縮小后只有人膝蓋高的小型演示高爐。
而到今天為止,古斯塔夫已經推翻重組了十七次,終于做出了可以完美傳遞水車動力到活塞桿上的制動系統,奈何這一對比,兩人就發現古斯塔夫辛苦這么久做出來的制動系統轉換出的風力效率還不如人力的一半高。
古斯塔夫頓時有些喪氣了。
“公爵大人,或許還是你說得對,是我太貪心了。”任誰辛苦嘗試了快一個月最終卻只能得到這樣的結果,也會感到挫敗的。
然而陸瑤卻有著不同的看法,她看得出,古斯塔夫這是一時當局者迷了,而且她要的也不僅僅是一個水車制動的風箱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