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的啟蒙書籍皆已學完,論語、詩經與禮記也已看完,現正看的是尚書。”溫小六道。
“嗯,不錯,那我便來考考你。既已看完禮記,那這題便從禮記中出吧。”夫子沉吟一下滿意道。
按理女學班是不用學習四書五經的,因為不參加科舉。
只是為了讓女子能夠知書識禮,會要求學習禮記與論語,至于詩經,則是要等高年級的時候再學,沒想到六姑娘已經讀完了。
夫子想起這位六姑娘守孝時,是與溫家的兩位在外做官的老爺一起,就猜到她現在所說的書籍怕是那兩位所教,心中并不存疑。
只是例行進行考校。
“發慮憲,求善良,足以謏聞,不足以動眾;就賢體遠,足以動眾,未足以化民。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學乎這段話出自禮記哪一篇,其中所講述的是何意”夫子搖頭晃腦的念完,之后問道。
溫小六施了一禮之后,才緩緩道,“出自禮記學記篇,此段話所講述為,執政者發布政令,征求品德善良的人士輔佐自己,雖可以得到一些好的聲譽,但卻不能夠聳動百姓的聽聞;如果他們接近賢明之士,親近和自己疏遠的人,可以聳動百姓的聽聞,但卻不能起到教化百姓的作用。而為君子者想要教化百姓,并形成良好的風俗,就一定要重視教育學習”
“解釋的不錯,可有自己的見解呢”夫子點點頭又問。
“夫子,不知學生可否先問個問題”溫小六微微外頭,臉上帶著不解道。
“嗯什么問題”
“為何萬民需要教化,朝廷卻不興辦學堂呢”溫小六緩緩道。
夫子聽完一愣,沉吟一下才道,“你可知從周朝時期開始,孔圣人倡導萬民皆可讀書,但寒門出貴子又是何其艱難,這是為何”
溫小六頓了頓,還是沒忍住,“因為朝廷需要一大部分百姓是愚昧的。”
夫子看向溫小六,有些意外她能想到這一層。
一般學子大多會說是因寒門的寒字,而不是一下子便想到政治決策上去。
“你說的沒錯,從古至今,讀書識字雖能教化萬民,但同樣也容易心生反骨。我同你舉個很簡單的例子,前朝明宗皇帝為何造反,你可知”夫子微微壓低了聲音道。
“權利。”
“沒錯,就是權力而權利,是在你讀書識字,有了見識之后才會滋生出來的產物,一個目不識丁之人,整日只知種田養蠶,他會想到要去造反,爭奪皇位嗎”
不待溫小六回答,夫子便搖頭答道,“不會的。”
“這世間,能夠讓目不識丁之人心生造反之意,只有在他們吃不飽飯之時。而愚民最大的愿望便是能吃飽穿暖,只要國家穩定,社會長治久安,愚民便會心生安逸,容易滿足,自是不會對權利有所渴望,而他們也沒有渴望的能力。”
“但讀書識字之人不同,他們有理想,有抱負,希望能夠做出一番事業,所以他們對權利有著深切的渴望及追求,而當手中的權利不能得到滿足時,便會使用手段去爭搶。”
“這也是為何當權者并不希望萬民真的被教化。但這樣的原因,只能你我在此處說一說,切不可到了外面說與他人聽,知道嗎”夫子言辭親切溫和,看著溫小六時,眼神有一種奇怪的滿足。
“學生懂得。”溫小六點頭。
“嗯,出去吧,先前的問題便不用你再多做解釋了,我已知曉你的答案,去中級班學習吧。”夫子擺擺手笑道。
此時恰好敲擊的鐘聲響起,溫小六忙拎著自己的書包,往教室走去。
八歲的年紀,讓她學會了就算再著急,也不會跑跑跳跳,失了規矩。
只是邁著小碎步,加快了步伐。
身后的行露不由跟著加快腳步。
秋霜如今已經出嫁,跟在她身后更多的就變成了不愛說話的行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