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府。
“小六兒,這是李嬤嬤,是得了太后娘娘吩咐特地過來教導你進宮禮儀的。”大太太看著站在大廳中央的溫小六緩緩道。
溫小六心下驚訝,太后娘娘怎會突然差人過來
面上卻不顯,乖巧的沖著李嬤嬤施了一禮。
那李嬤嬤微微側身,笑盈盈一張臉,與秦嬤嬤的嚴肅模樣完全不同。
“這便是六姑娘吧這兩日老身便會在溫大人府上負責教導您粗略的學習宮中禮儀規矩,還請六姑娘不要嫌棄,盡心學習。”那李嬤嬤側身過來,對著溫小六笑瞇瞇道。
溫小六聞言神色微微一肅,“嬤嬤折煞小女子了,若不是太后娘娘恩典,小女子怕是還要惶惑不安,不知進宮之后該如何自處,出了差錯事小,沖撞了貴人卻是承擔不起。”
“嬤嬤此番過來,于小女子來說,無異于雪中送炭,濟困解危,小女子內心便是感激不盡,必當盡心學習。”
溫小六說話時,臉上一片真誠,看不到半絲奉承的痕跡。
饒是李嬤嬤在宮內見過了那么多的巧言辭色,甜言蜜語,早已練得對這些話語不為所動,但聽完這位六姑娘的一番話,內心還是覺得很舒暢。
坐在上首的大太太不由意外的看了一眼溫小六。
她與小六兒接觸的并不算多。
在松泉村守孝的那三年,她其實大多數時間并不會去他們的院子,除了每日與良哥兒兩人在書房讀書學習以外。
剩下的時間不是與那些村里的孩子們玩鬧,便是躲在院子里與柳姨娘一起。
她自然也不知原來小六兒長了一張這樣能說會道的嘴。
且那番話說的,不僅是那位李嬤嬤,便是她也覺得聽完讓人如沐春風,很舒服。
“六姑娘嚴重了,只要六姑娘愿意學,老身自當盡心盡力教。”李嬤嬤面上的笑意看著真誠了兩分。
“那這幾日便辛苦嬤嬤了。”溫小六又施了一禮,溫婉笑道。
“六姑娘說哪里話,不過是老身該做的。”
“嬤嬤,小女子這里有個不情之請,不知可否言明”溫小六小臉微紅,有些不好意思的看向李嬤嬤小聲道。
李嬤嬤眸子里的光冷了冷,她倒沒想到,方才不過還覺得這六姑娘有些知書識禮,沒想到現在便就開始得寸進尺。
“六姑娘但說無妨。”臉上卻還是那副笑瞇瞇的模樣。
“多謝嬤嬤。”
看著溫小六單純天真的笑,讓李嬤嬤此刻不由又有些懷疑起自己方才的想法來。
“小女子在接到大伯書信時,因家中有事,母親與姨娘都不便送我到京城。說起來也是小女子貪玩習性未改。”說到這里,溫小六靦腆的笑了笑,這才繼續,“便想著邀請外甥女與我一到上京城來。”
“外甥女自幼在金陵,與小女子一般,從未來過京城。這樣繁華的地方,小女子也不想獨自一人欣賞,便寫了信與她,讓她與小女子一到進京。”
“雖說按照輩分,她是小女子的外甥女,需叫小女子一聲小姨,但我們從五歲開始,便一道在學堂念書,雖是差了輩分,但卻親如姐妹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