掙扎這部電影一上映,不過幾天,就如同紅色理想火遍了全國。
林夏走在校園里聽到的都是討論劇情的聲音。
大家各抒己見,林夏想,如果現在有網絡有手機,這部電影各種觀后感小作文會充滿整個電影評分區。
每個人看完電影后,都會有一些自己的想法。
想法不同就會產生爭論。
但是音樂大學,除了討論劇情,討論最多的還是電影的各種音樂。
林夏的名字就被打在電影上,她在學校一下子成了紅人。
作詞兼演唱者,這是一個才大二的學生,已經成了大家膜拜的存在。
林夏上課的時候發現,她們教室外經常圍著很多不認識的人。
特別她的位置,她感受到很多目光,嫉妒的、羨慕的、崇拜的。
林夏一看過去,那些看她的人就會把眼睛轉開,等她目光移開,就再看過來。
還好林夏習慣了這樣的目光,倒也沒給她帶來太大的麻煩。
而且她也知道,這種熱度很快就會降下去。
張瑞嚴老師用手提著講義的一角進來,看到外面那么多學生,他嚴肅的臉上露出來些疑惑。
“今天怎么回事什么時候我的課這么受歡迎了”
他把講義放在講桌上,把四周那些人看了一圈,林夏在她眼里居然看到了欣慰。
這可是誤會大了,林夏把書拿起來,擋住了自己的臉。
方芝完全沒看懂張瑞嚴的眼神,立馬邀功地說“老師,那些學生不是聽課的,是來看林夏的。”
“對老師,你不知道”
大家七嘴八舌和張瑞嚴說起來林夏為什么受圍觀這事。
張瑞嚴沒有生氣,臉上的表情反倒是放松了不少,林夏一直看著他,還看到他笑了一下。
“原來咱們班出了個小紅人。這么優秀的歌,其實我也聽過了,林夏。”
林夏條件反射站了起來,望向講臺上的張瑞嚴。
“你來把這首歌給大家唱一遍,大家認真聽。”
林夏不明白張瑞嚴的意思,但還是照做。
大家不是第一次聽林夏唱歌了,但是每聽一次,就是一次聽覺的盛宴。
林夏的歌聲有一股奇妙的能力,總能帶著他們進入歌里,去感受歌曲里的悲歡離合。
她唱完,不管教室外還是教室內,立馬響起了能掀掉屋頂的鼓掌聲。
“真是一首美妙的音樂,林夏給我們帶來了一個精彩的表演。想必大家聽完歌曲,都有了想法。現在”
說著張瑞嚴抬手看了一眼手表說“給大家五分鐘的時間互相討論,等會兒我來提問你們對于歌曲的感受。”
張瑞嚴說完,林夏正想問,她還用不用說感想。
張瑞嚴開口加了一句說“林夏就不用了寫了。”
林夏抬頭和張瑞嚴對視了一眼,笑了下,低頭去看書。
這堂課就成了林夏寫的這首歌曲的分析課。大家上的也很開心。
林夏出去的時候,還被一群學生圍著問她的想法和她的歌有沒有對上,她寫歌時是不是也是這樣想的。
林夏沒有明確說想法的對錯,只說“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都有自己的審美,這種問題沒有標準答案,言之有理即可。”
林夏在學校的熱度隨著電影的一直放映,居高不下。
她走在校園里都會感受到四面八方的注視。后來她漸漸就習慣了,跟著自己的節奏,該干嘛干嘛。
兩年后的初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