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林夏去見了社長。
他說的果然是合作一首歌曲的事。
“這是一個朋友托到我這里的。他是個新人導演,拍出來的電影需要一首適合電影的片頭曲。但是他找了好些人,都沒有寫出來讓他有感覺到歌曲,便求到了我這里。我擅長譜曲,但是詞做得一般。我聽過你和湖玲一起唱的歌,很驚艷,我很喜歡。我和你合作是真心的,而且也不是白白讓你付出勞動。”
林夏聽完這些,并沒有失去理智立馬答應,她也有自己的判斷。
“我能先看看電影劇本嗎要合作,最起碼得讓我知道是給什么電影寫詞的。”
“當然。你不看也要給你看。”
社長從他桌子上的書架里抽出一本厚厚的文件夾,遞給林夏“這就是劇本,我已經看過了,你可以回去慢慢看,考慮好了給我答案。”
“好。”林夏點了點頭,臨走前還是沒忍住問了一句“趙湖玲就認識你一個姓郁的,而且會作曲的朋友嗎”
社長愣了下,隨即點頭“姓郁的肯定不止我一個,但姓郁又會作曲的,只有我了。”
說這話時還帶著點自得,這是有才之人的傲氣。
其實林夏覺得,以社長的才氣,他完全不用找她合作,自己就可以寫一首完整的歌曲。
因為歌劇社里,受好評的歌劇,都是他自己寫的。
歌劇里的每個唱段,她覺得都很優秀,拿出來不輸任何一首歌。
也不知道社長對自己要求多高,寫出那樣受學生們喜歡的歌劇,他居然還說寫詞水平一般。
如果他是一般,讓那些真的一般的人怎么說。
林夏在圖書館里看的社長給她的劇本,花了兩個小時把劇本看完,林夏只覺得自己現在腦中的靈感都要噴涌而出了。
這個電影,她太喜歡了。
是她很喜歡的題材,所以一開始讀,她便立馬進入到了劇情里,直到看完,才長舒一口氣。
說不出來什么心情,又悵然又激動,更是忍不住拿起了手中的筆,在空白的本子上寫下一行行字。
直到夜幕降臨,圖書館的人換了一批,林夏把從這種創作狀態中出來,筆下也形成了完整的一首歌。
看著歌詞,林夏讀了一遍又一遍,回憶著劇本里的劇情,眼眶有些濕潤。
電影講的是四五十年代,一個農村發生的事情。
主角就是出身于一個又窮又偏的農村,從小沒了爹娘,吃百家飯長大。
他一直向往外面的世界,便去參了軍。
那時候各地還不是很太平,有很多仗要打。
主角拼命地訓練,去打仗,就想著有一天能成為司令,統領整個軍隊。
他的戰友們很多都戰死了,只有他,靠著堅強的毅力活了下來。
可是命運總是喜歡開玩笑,在最后一場戰役里,他被炸掉了一條腿,即將功成名就之時,被迫退伍。
回到老家,他不甘心,學了一門木匠手藝,靠著退伍費和手藝,娶了個賢良的媳婦,還生了一兒一女。
就在他以為日子要好了的時候,三年饑荒到了,媳婦和孩子沒撐過來。
他撐過來了,但是整個人精氣神沒了,原本傲氣的小伙子,正是風華正茂的青年時期,活得像一個遲暮老人。
最后他收養了村里一個孤兒,終于送他去了外面的世界,然后安詳地死在和媳婦結婚的屋子里。
整部電影都是這樣悲傷的基調,好像在和人們說,你看,苦難最喜歡找窮人。
可是最后的結局又在告訴我們,不要放棄,你想要的終究會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