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日一早,皇帝派人去請了幾位重臣和宗親,來園子里的清暉殿內說話。
這些人大都住在內城,距離園子這邊相對較遠,也是花了幾個時辰功夫才得以趕了過來。
而皇帝在清暉殿等了這將近兩個時辰,滿滿都是不耐煩,看到這些大臣后拍著桌上折子高聲道“這么多的折子,都是請朕立太子的,幾位都是我大周朝的股肱之臣,對太子人選可有什么想法”
這些年京中風波不斷,大臣們也都學乖了。
皇帝這樣提議過后,大家根本都不敢說說心中人選,只能出一些可有可無的建議。
比如要選一個有能力的,對百姓好,對社稷好的。
比如要選一個仁義的明日之君,要讓百姓和百官信服。
再比如子嗣越多越好,畢竟多子多福,若是有嫡子就更好了。
皇帝聽這些人說完以后,也沒聽出來有什么實質性的建議。
但大家的傾向還是明顯的
老四或許比老三更能服眾。
若是老三上臺,老四必然會撂挑子,那么跟著老四的人也會撂挑子。
就算皇帝他現在不管不顧,強壓著老三上位,那日后老三執政質量比不得老四幾乎是可以預見的。
而老三自己不中用,難免要求助外力,太后和承恩公府是最現成的。
太后從前壓了他這么多年,如今依然在后宮說一不二,若是老三和胡家擰成了一股繩,怕是對自己相當不利。
而老四沒有母家,王妃家中雖有爵位但人丁不旺,唯一能夠依賴的只有他這個皇帝給的恩寵。
想到這里,皇帝的思路越發清晰起來。
他站起身來,清了清嗓子,開始講話道“慧敏貴妃過逝也有些年頭了,她從前帶著老四在行宮里頭吃了不少的苦,朕每每念起從前,都覺得打心底里對不住她。”
眾臣也不知道皇帝究竟在想些什么,怎么好端端的,突然又提起了這位久逝的慧敏貴妃
再說了,皇帝對不住李氏應該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了好吧怎么偏生就就在這會兒又想起來了呢
皇帝不管下頭眾臣的情緒,自顧自道“老三和老四都是朕心愛的孩子,這些年來為朝廷出力不少。老三的母親純妃沒了也有小十個年頭了,慧敏貴妃也是一樣,想當初慧敏貴妃故去的時候,朕都沒能見上她一面,如今想起來就覺得心痛。”
眾人覺得越發奇怪,這原本說著說著立太子的事情,皇帝這會兒怎么又突然之間思念起了兩位已逝的嬪妃
皇帝自然有自己的主意,他嘆了口氣,緩緩道“既如此,朕就再給純妃晉上一級,封純淑貴妃,慧敏貴妃追封莊敏皇后,著禮部擬旨操辦罷。”
此言一出,站在下頭的群臣幾乎不約而同地吸了口涼氣。
站在前排的徐閣老和齊國公陸臨對視一眼。
四皇子這太子之位,大概是穩了。
皇帝要追封李氏為莊敏皇后的事情很快就從園子里傳回了京城中來,皇帝估計心里也是有所顧慮,若是在宮中宣布這個決意,找他的人能踏破乾清宮的門檻兒,所以就干脆留在園子里不回來了。
雖然皇帝人沒有回宮,但是旨意已經傳了回來。
內廷司已經著人開始打掃東宮,這番舉動也是受了皇帝示意,彰示著很快有新的主人過來入住。
宮中人對這幾天發生的事情都聽說了不少,心里也都有了猜測的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