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太子胡思亂想之間,堂兄趙闊來了東宮尋他,說是有要事相商。
太子合上了書卷,對著趙闊詢問何事。
趙闊說了一件叫太子有些出乎意料的事情。
太子在吏部有些人脈,尤其是上任吏部尚書何敏最是買賬。
從前在吏部年終考核之時,太子麾下之人如果不出太大問題,都會納入“優”等評價,而有些人即便差了一些,不能考核為“優異”,有這樣的一層關系在,吏部的人酌情往上,給太子的人再提一檔。
這也是保證這些人愿意跟著太子混的基礎。
但四皇子似乎并不贊成這事,且有意進行革新,但一早卻被趙闊和蕭據兩個鐵桿太子黨給攔了下來。
但他們從那時也開始對四皇子有了提防。
除了吏部的事情外,如今刑部如今有了一股新的力量,提起太子的話來并不好使,濟國公甚至都找不動他們,而當初四皇子在的時候一切好說話,說是四皇子都是照章辦事,如今給太子辦事起來反而開始往后縮了。
趙闊有些擔心,這些人跟四皇子之間有些說不清的糾葛,甚至可能一早兒就歸順了四皇子。
趙闊邊說邊點出一長串的名字,對于趙闊說出的這些人,太子也都有一些印象。
都是一些比較實干且肯干事的人,的確看起來是會跟四弟這樣的人投緣。
四弟這個人雖然很難招上位者喜歡,但本身有些諸多的優點。
認真,踏實,能干,的確有著自己獨到的吸引人的地方,足以叫那些人心動想要追隨。
只是現在這個情況,不知道這些人是自發自愿,還是他這個四弟有意而為之。
如果是前者那就還好,若是后者的話
太子的神色瞬間冷了下來。
趙闊看太子已經被自己所說動,忙又接連往里添了一把柴。
“不光如此,剛調任的吏部尚書兼太傅錢大人對四皇子也十分贊賞,曾經三番兩次請他一同品茶用膳,似有結交之意。”
太子覺得,像八皇子這樣,一直往后縮,大皇子怎么提都提不起來的兄弟固然讓人覺得惱怒,可是像老四這種情況,似乎對于他來說也不是什么幸事。
太子覺得蕭攸這人的確是有些難以控制,自己這段時間缺人用,把他扶持太過了,這次大家回來論功行賞,不光老大得了不少東西,就連他因為去了代國一趟而平白得了好些賞賜。
太子也知道,是金子總會發光的。
但就現在的情況而言,四弟不該在如今的皇帝的群臣面前發光,而是等到自己成了君王后再發光發熱更好一些。
太子起了想要同蕭攸暫時切割的心。
但太子也打定了主意,只是因為四弟近來有些鋒芒太盛,所以兩方才需要才暫時切割。
不過事情也不能做得太絕了,畢竟四弟的確是個好用之人,不排除日后還有很大要用到的可能。
趙闊離開之后,太子就使了人將蕭攸叫了過來。
蕭攸趕到移清殿之時,太子依然在作畫,只是這次的畫幅當中,有了幾分悵然在里面。
不過此時對著太子也不好說什么,太子也沒叫蕭攸說出什么評價,蕭攸便只道太子的字越發的進益了。
太子似乎對于這個評價很是高興,他笑著拍了拍蕭攸的肩膀,道“你們去京的這段日子,我也得閑了不少,新得了一本米芾的字帖,便開始練起了元章的字,這練著練著,不免就多了幾分心得在里面。”
蕭攸也跟著道“的確不錯。”
聽蕭攸奉承也沒意思,來來回回都是那么幾句。
太子輕輕咳了一聲,換了個話題,對著蕭攸道“聽說四弟這次一并帶著弟妹去了代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