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讓濟國公詢問了江浙一帶投在自己門下的官員,發現地方上對這位王大人的評價很是褒貶不一,有好有壞,但似乎不論好壞都有依據也有道理。
太子和濟國公尚且沒弄明白這件事情時,便受到了皇帝的垂問。
如今皇帝身邊的起居郎也正是杭州人,那天和皇帝閑聊之時也提起了這件事情。
吏部考核向來是一年當中關乎眾多官員的最重要的事情,皇帝聽了以后也表示困惑,便叫著太子和濟國公好好查探一番。
太子如今的的意思,還是想讓四弟出門辦這件事情。
畢竟下江南對于京中官員和眾皇子來說都是美差,江浙一帶向來富庶,除了朝廷給的差補豐厚之外,還有地方官員和鄉紳的孝敬,有美景也有美人,太子能第一時間想到蕭攸,將這件差事交給他,也算是對這段時間同他疏遠一事做出的一些補償。
可沒想到蕭攸當場連想都沒想就給出了拒絕的答案,覺得吏部左侍郎張大人足以勝任此事,無需他再跟著畫蛇添足。
太子也大概明白了蕭攸的想法“怎么不想出遠門”
蕭攸如實道,家里王妃快生了,自己的確不宜在這個時候出遠門。
雖然他時常陪著她,盡可能地滿足她的一切要求和設想,但終究還是有太多的東西都替不了她。
如今除了陪在她的身邊外,并不能替代她做些什么,如果連陪伴著她都做不到答話,那還有什么資格做孩子的父親
太子也知道,王妃陸氏懷得,正是蕭攸的第第一個孩子,也是他的嫡子。
記得從前太子妃第一次有孕的時候,他也是一般的緊張關注。
太子嘆了口氣,對蕭攸道“那就依著四弟的話,我再去同張大人談談,四弟府上若有其他用得到我這個二哥的事情,只管派人來同我說便是。”
蕭攸謝道“多謝殿下。”
等到蕭攸回府之時,正看到太醫再給陸想容請脈,周嬤嬤和鐘嬤嬤兩個在一旁緊張得盯著,聽李太醫說一切安好才放下心來。
臨到要將李太醫送走之際,鐘嬤嬤同李太醫閑聊道“聽說黎王的王妃一次就誕下了兩位小公子,說起來到果真叫人稀罕,只是不知我們王妃腹中可有雙生胎”
李太醫將藥箱等一并都收拾好,對著鐘嬤嬤高深道“王妃這是頭一胎,還是以安穩生產為宜,真論起來,多胎未必是好事。”
一個孕婦身體的養分需要供著兩個胎兒不說,產婦身體也好承受來自兩個胎兒的擠壓,還有生產時的九死一生,總的來說,對產婦本身并非是好事。
尤其王妃自幼身體不算好,又是頭一胎。
有了就有了,若是沒有也未必要去強求。
蕭攸剛剛走進來,聽了這話后應道“李太醫所言極是,孩子的母親才是最重要的,大人好好的,孩子總會有的。”
太醫笑道“四殿下這話通透,的確是這個理兒。”
許韻從前在閨中之時,曾多次聽父母親說起宮中皇子格局,除了太子和大皇子之外,就數七皇子蕭渙最得皇帝和太后喜歡。
當初聽說要嫁給七皇子蕭渙,許韻也是滿心歡喜,覺得是上天厚待于她,若不是端淑長公主府中出了那些事情,這門親事怎么也不會降臨到自己身上來。
可她當真嫁進來后,卻發現并不是這么一回事。
七皇子只顧著自己的感受,素愛風花雪月,不通庶務,對家中的事情一概不問,都要她這個王妃辛勤打理。
雖然蕭渙也一直在宮里宮外都有不錯的名聲,因為哲嬪家世和自身為人妥帖的緣故,很得長輩們的喜歡。可就如今的情況來看,三皇子和四皇子都封了郡王,六皇子有了差事,甚至八皇子都得了提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