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這一堂課結束之后,祭酒很快就將學正的相應東西全部幫忙準備好。
進國子監的腰牌,統一樣式的衣裳,包括上課的課表等等。
城靜楓也有一份,祭酒笑道“陛下若是得閑,也可以來指導一番,相信您的講學也一定會很精彩。”
隨后的一兩天時間里,短短一個時辰講授的內容,就以飛一般的速度傳開了。
第一個感受到不同的是國子監內的學子,看著他們被祭酒拉去聽了一次講學之后,對人家小姑娘的態度就變了。
有的人帶著略微有些壞的笑容,捏著嗓子問道“人家可還是個小姑娘,你要是有了什么別的心思,可不能亂來。”
往這方面想的人,很快被劈頭蓋臉地砸了一堆問題。
“你知道為什么筷子在水中會折嗎知道光有幾種顏色嗎知道怎么將光聚在一起嗎知道”
被一連串的問題砸暈,怎么短短一天,原本的好友就像是成了兩個世界的人。
看著好友氣呼呼離去的背影,連忙追上去,滿臉笑容地追問道“好兄弟,我不該口無遮攔,你給我講講唄,她到底講了什么,怎么你們聽過的人,好像都變了一個人一樣。”
在這樣好奇心的作用,加上忍不住的新奇分享欲望之下,關于光學的知識,零零散散地流傳了出去,許多人都都覺得很新鮮。
若是留心觀察,在聽見這些關于光的理論之后。
飯桌上總是能看見有人在飯前將筷子往水里插,一邊插一邊左看看右看看。
河邊善于捕魚的人聽到之后,臉上都露出一副恍然的神情。
這些蘊含在生活中的小細節,往往是最能打動人的,驚奇于自己的發現,就會更樂于與人分享。
不過引起了最多關注的,還是城靜楓曾經提過一句的,學懂了說不定能自己制作出眼鏡來。
原本就有很多人好奇,也嘗試過自己制作眼鏡。
當了解到先關的光學知識之后,他們不斷的實驗,盡管沒有講要如何制作眼鏡,也沒有講視力模糊程度和鏡片的匹配。
但是經過千百次的實驗,一次次觀察折射的角度,然后再親身實驗,自制山字圖,測量對應凹凸程度的鏡片和能看清距離的關系。
在民間,還真的涌現出一些能配出合適眼鏡的人。
他們還在千百次的實驗中,發現了每個人眼睛的一些獨特之處,做出來的眼鏡,相當于私人定制,戴起來也舒服極了。
金銀齋的老師傅得知了有人能做之后,第一時間就去配了一副。
看著眼前宛若青年時清晰的世界,他一個激動,在心潮彭拜之下,設計出了好幾種不同的鏡框。
這些像是藝術品一樣的鏡框,有的顯得人單純可愛,有的襯得人文氣十足,還有的讓人看起來溫文儒雅。
一時間又是將老師傅的名氣推向了一個新的巔峰。
在這個沒有電力,只有煤油燈的時代,即使不是讀書人,也有不少因為用眼過度的問題,造成近視的。
占比最多的讀書人,在眼前的世界清晰之后,有不少人都紛紛作詩,作詞來贊揚眼鏡的好,更是不乏對城靜楓的贊揚。
城靜楓對這些匠人自己能做出眼鏡感到欣喜,她就說高手在人間,學了一點光學原理,就能自己做出眼鏡,還能自己摸索出一套視力和鏡片的對應表。
這讓她不禁對百姓中的能工巧匠產生更高的期待,會不會出現那種靠自己能力,就能流芳千古的絕世天才
大家都感慨于光的神奇,也開始對自然科學這個東西產生更廣博的興趣。
最激動人心的,還是城靜楓說的那個英才班。
各地的縣學等學堂中,很多人都在談論這個問題。
“你說,陛下這是不是就是在進行師門傳承”
“若是能成為學得最好的那一部分人,然后由陛下親自教導,最后有沒有可能變成陛下這樣的奇人”
“不說別的,進去了肯定是要被重用的,若是不擅長讀書,又對這些感興趣,倒是可以試一試。”